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深夜值班室 | 守“望”:深夜的宇宙级浪漫,是他们每天的日常

2024-12-26 21:55:09

来源:荔枝新闻

  【编者按】微光映星河,夜阑人未静。中国的夜有多火热?使命在肩的“大国重器”科研团队、因时代而生的新职业新工种、传统行业中24小时值守岗位……他们披星戴月,只为创造美好的明天。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下,江苏广电总台推出《深夜值班室》系列微纪录特别策划,讲述奋斗者的深夜故事,展现脚下这片土地上昼夜不息奔涌的活力。

  第一集《守“望”》,走进横卧河北燕山山脉的LAMOST,深夜中,有一群人在这一天文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坚守,和星星作伴。

  初冬的晚上9点,河北省兴隆县连营寨雪后初晴,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实时气温降至零下十度左右。星空之下,是简称LAMOST的郭守敬望远镜。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兼具大口径和大视场的巡天望远镜,LAMOST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并自行研制的,得益于其世界领先的光谱获取能力,LAMOST 已发布了超过2500 万条天体光谱,构建了目前人类最大的天文光谱数据库。

  LAMOST一眼“万星”,其功能就像是给天体做“人口普查”,其观测只能夜间运行,为了防止光线干扰观测,这里不允许有路灯,办公、居住区的窗帘也紧紧闭着。燕山山脉的深夜中,有一群人坚守在这一天文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旁,和星星作伴。

  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观测助手司志育正踏着雪查看实时天气情况。观测助手是观测中的基础岗位,主要工作是收集星空“普查”数据和维护设备的运行等,“我是在2007年来到这里的,那时候我们都要裹着军大衣在里面观测,后来就开始用计算机进行模块化、数据化的自动采集,这样的话就方便了很多”,司志育说。

  天黑了下来,观测室里的大屏显示,当晚风速一直在大于10m/s,大风会将树上的积雪吹到望远镜上,所以大家只好一直等着。等待的时间总是难熬的,司志育会捣鼓一些电脑小程序,帮助大家更好值守,“夜里大家都看电脑,有时候在安静的情况下会打瞌睡,与此同时,我们每天的观测会遇到一些正常的故障处理,这些故障有的是重复的,我想用脚本来代替人做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样出了问题以后计算机直接就会报警。”

  大屏幕上的时间来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2点、3点……风速甚至到了18m/s,后半夜还是不适宜观测,值班人员只好结束工作。司志育招呼大伙回到宿舍睡上一觉,等当天晚上再次启动观测。

  预报显示天气很好,是望远镜观测的好时机。下午3点钟,司志育和同事来到望远镜内部检查调试设备。每一轮调试,观测助手都要检测望远镜的全天相机、环境传感器以及机架上数百个位移促动器、力促动器等关键监测执行器件,每一个部件都有几层楼高。忙碌了近两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值班人员匆匆吃完晚饭,刚一回到岗位,棘手的问题又出现了。

  观测人员反馈,LAMOST光纤定位闭环检测系统的光纤检测相机疑似降温过快导致失焦。等来的观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大家讨论决定先尝试曝光,看看光谱数据是否正常。

  司志育反馈说:“那个相机只是拍光纤走位的,不影响拍照质量。天气很好,如果因为设备出问题而导致观测受影响,我们会觉得非常遗憾。”

  危机暂时解决,观测人员争分夺秒开始观测。从一个天区切换到另一个天区,上半夜,一切正常。然而,进入后半夜,风又大了起来。又一个黎明即将到来,天文值班吕兵下达了关闭望远镜的指令。寒夜里,司志育和同事打着手电筒,再次对设备进行检查,“不停运转会影响它的寿命,正好白天让它休息一段时间,等晚上观测前再给它连起来,365天都是这样,检查完成后就要回去休息,下午争取带着饱满的精神去干一夜。”

  受当地气候影响,每年LAMOST实际观测时间大概只有理论上的一半。在等待中观星,在深夜里坚守。据了解,“LAMOST的核心创新和关键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截至目前,LAMOST天体光谱处理和发布平台已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了2512万条光谱数据,全球1645位科学用户利用这些数据在银河系结构和形成演化、恒星物理以及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级的重大成果。这背后是从2008年到2024年,在近6千个日与夜里,观测、技术、调试等各类人员的轮番守望。

  “小时候看到星星眨眼睛,会想我也是天上的一颗什么星?长大之后发现所谓的星星眨眼睛,在科学上就是当天的视宁度不好。科学家们发表论文引用到LAMOST的时候,我们作为LAMOST前沿工作者也感觉挺自豪的。看着这些观测到的东西,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很渺小,宇宙也是无限大。这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吸引我们不断去探索未知的秘密”,司志育告诉记者。

  追踪银河、解读宇宙。正是夜色里无数的坚守与等待,凝成了科技强国、迈向未来的脚印,执着而坚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陈凌云 编辑/ 许婷)

  (荔枝新闻)

  • 相关阅读
  • 非法收受财物1405万余元!建行深圳市分行原资深专家易景安一审获刑十一年

      2024年12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原资深专家易景安受贿案,对被告人易景安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对易景安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

    时间:12-26
  • 大连市政协原主席郝宏军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12月26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辽宁省大连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郝宏军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郝宏军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时间:12-26
  • 国防部正告民进党当局:几件美制武器成不了救命稻草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正告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以武拒统”注定失败,几件美制武器成不了救命稻草,不过是战场上的“活靶子”而已。  当天有记者问...

    时间:12-26
  • 柯文哲被台检方求刑28年6个月

      中新社台北12月26日电 台北地检署26日依涉嫌违背职务收受贿赂罪、图利罪、公益侵占罪、背信罪等,起诉台湾民众党主席、台北市前市长柯文哲,要求判处总计28年6个月有期徒刑。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联合报》...

    时间:12-26
  • 纪念沈钧儒诞辰150周年 沈钧儒历史资料陈列馆揭牌

      中新网杭州12月26日电 (郭其钰)为纪念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诞辰150周年,12月26日,沈钧儒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杭州师范大学揭牌。该陈列馆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的沈钧儒研究主题史料馆、主题纪念馆。沈钧儒历史资料陈列馆揭...

    时间:12-26
  •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加大粮食市场调控和产业发展力度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25日至26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安排2025年粮食和物资储备重点任务。  会议认为,2024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主要目标任...

    时间:12-26
  • 原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自林受审

      中新网合肥12月26日电(记者 赵强)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26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原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自林涉嫌犯受贿罪一案。  公诉机关指控,1994年至2017年,被告人刘自林利用担任安医一...

    时间:12-26
  • 中国科技部解读新修订科普法:支持和促进科普对外合作与交流

      中新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已于12月25日起施行,备受关注。中国科技部26日向媒体提供相关解读信息说,科普法修订后重点强化“完善科普发展体...

    时间:12-26
  • 护航春运!中老铁路完成首次大规模保养任务

      中新网昆明12月26日电 (张伟明 吴杰 普宏思)26日凌晨,随着一列黄色涂装的大型养路机械列车从中老铁路老挝段磨丁站缓缓启程,向北驶向中国昆明,标志着为期4个月的中老铁路首次大规模全线集中维护保养工作完成,为即将迎...

    时间:1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