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震后一周 西藏定日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

2025-01-14 06:22:2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1+1丨震后一周 西藏定日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

  1月7日上午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2025年1月13日是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的第七天。天寒地冻,在震区,受灾群众的居住安置成了目前的重中之重。这两天,在震区各个村落,大家正在加紧搭建活动板房。

  1月13日20时58分后的两分钟时间里,西藏定日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为5.0级,均为1月7日定日县6.8级地震的余震。

  1月13日是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的第七天。目前地震灾区已经全面转入到安置和重建的阶段,眼下对于灾区来说,安置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灾区大约要建13000套活动板房

  地震灾区安置工作正在进行,根据当地情况活动板房搭建进展怎么样?计划为受灾群众提供多久住宿?

  日喀则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群众安置组工作人员周宇峰表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实现灾区群众的过渡性安置。对受灾群众的评估后,综合考虑受灾人数、分布情况、不同区域的受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大致考虑需要13000套左右的活动板房,这个数据也会随着安置过程的需要进行一些动态调整。

  目前,统筹了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全面加强板房安装人员、安装机械等调配工作,加班加点进行分散、装配活动板房,目前已经装配3500余套,正在有序组织灾区群众入住。

  之后也会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尽快把全部板房安装完成,努力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更温暖、更舒适的新居,让他们过一个祥和的年。

  储备了充足的取暖设备 将动态对取暖设施进行增加补充

  房子盖起来后,对于房子里所配备的一些生活必备品,又有怎样的安排和考虑?

  周宇峰表示,灾区群众还需要在活动板房里住上一段时间。

  安置点在取暖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通过国家调拨、社会各界的捐赠,以及本地的采购,储备了充足的取暖设备,包括火炉、取暖器等等。不论是帐篷的安置,还是正在过渡性的安置板房,都配备了一些取暖设施,能够满足群众的需要。

  同时安置点会根据气候变化和群众需要,动态对取暖设施进行增加补充,比如这两天遭遇了极端大风天气,有些地方达到了8级,降温比较明显,安置点重点对燃料等物资进行了补充和发放。

  安置和重建如何克服天气、高原挑战?

  当安置工作暂时平稳进行之后,重建就开始同步要进行了。在重建的过程中,需要多大程度去考虑海拔和温度这两个要素?

  在重建住房之前,这些受灾群众是不是就要比较长期地住在这个过渡板房中?

  周宇峰表示,目前主要是从临时性安置向过渡性安置考虑,接下来还要统筹考虑永久性安置的问题。

  面对西藏的高原、高寒、缺氧等状况,比如冬季时间长、灾区山高路远、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在过渡性安置房里的住宿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现在也在抢进度。

  受天气影响,一般情况下住房施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相比低海拔地区的周期也会很长,因此会提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配备一些高原反应的药物,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特别是现在处于极端天气,永久性安置的一些房屋无法正常施工,冻土等无法开挖,混凝土作业也受到限制。目前安置点提前考虑了要快速高效地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规划设计、初步的场地平整等工作,下一步在设计中也会充分考虑西藏的地质条件特点,统筹考虑地震带来的影响,科学规划。

  • 相关阅读
  • 中越边民欢聚云南麻栗坡 新春同唱友谊歌

      【东盟专线】中越边民欢聚云南麻栗坡 新春同唱友谊歌  中新社云南文山1月13日电 (时文枝)13日晚,“文山·睦邻”2025年中越人文交流暨边民大联欢系列活动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启动。即日起至2月底...

    时间:01-14
  • 全国人大代表与专家建议 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领域立法

      本报记者  赵晨熙  如果在喝酒后将汽车设置成自动驾驶模式,由车辆“自行”送驾驶员回家,算酒驾吗?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称某地交警在查酒驾时拦下一辆汽车,发现这是一辆主驾座位没人的“无人”驾驶车辆,副...

    时间:01-14
  • 阿联酋春节庆祝活动陆续开展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阿最大室内演出场馆

      当地时间11日晚,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宣传片在阿联酋迪拜市中心的“城市漫步”场馆播出。这是总台春晚宣传片首次亮相阿联酋最大的室内演出场馆,也拉开了总台蛇年春晚在阿联酋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序幕...

    时间:01-14
  • 创新的中国大步向前(创新谈)

    展望未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有底气、有信心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科技创新为奋进中国留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中国探月工程书写新的里程碑...

    时间:01-13
  • 多把“尺子”量人才(科技视点·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徐爱国(左一)指导作业队土壤采样流程规范。  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供图"> 徐爱国(左一)指导作业队土壤采样流程规范。 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供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创...

    时间:01-13
  • 金融租赁多举措服务“三农”(财经眼)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下,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开始大力拓展农机租赁业务。图为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东双沟镇张庄村阅湖农场,果农在遥控操作多功能智能无人驾驶旋耕机。  刘 彬摄"> 在...

    时间:01-13
  • 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财经故事)

    激光束照射下,厚达三四十厘米的钢板火花飞溅,被激光这把“最快的刀”精准地切割成各类高端船舶零件。湖北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大幅面坡口厚板激光切割智能装...

    时间:01-13
  • 携手科考 深化交流

      “蛟龙”号结束下潜作业返回“深海一号”船。  图为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蛟龙”号结束下潜作业返回“深海一号”船。 图为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中外科学家在“深海一...

    时间:01-13
  • 粤鄂间开出今年首趟返乡专列

    1月12日6时32分,G1136次列车从广州南站发车,载着700余名在珠三角地区经商、务工的湖北荆门籍人员返乡,13时33分,列车准时抵达湖北荆门西站。这是广东省和湖北省间2025年首趟免费高铁返乡专列。 “这...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