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产业有思路 致富有门路

2025-01-21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行走在贵州遵义的乡村,只见一栋栋民居散落在绿水青山之间,与茶园、山林、溪流相映成趣。村子里,特色民宿、养殖基地、温室大棚等随处可见。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遵义市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不断丰富“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内涵,努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产业旺起来

  冬季,茶园管护进入关键期。暖阳映照下,茶农们正在青翠茶园里忙碌。站在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茶山观景台,万亩茶园尽收眼底。早些年,由于村里山多地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下来的村民只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

  好山好水出好茶,产业发展有思路,村民致富才有门路。2010年,在福建务工多年的骆地刚回到村里,流转土地开辟生态茶园。以此为契机,二龙村以“支部+龙头企业+大户+散户”的组织方式,引进茶企带领村民发展茶产业。短短数年,荒山变茶园,当地出产的茶叶卖到各地、远销海外。

  不仅如此,二龙村还抓住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顺利申报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开春时就更热闹了,采茶的、赏花的、骑游的,到处是游客。”骆地刚自豪地说,老乡们在家门口也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黔北大地,越来越多的村子靠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这些年,遵义市持续做强粮油、茶叶、辣椒等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94.1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1元,同比增长7.2%。

  村庄美起来

  绥阳县旺草镇晨光村里,乡村公路平整宽阔,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仿佛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

  小青瓦、坡屋顶、穿斗枋……多年前,村民冯华琴家盖起一栋黔北民居。时光匆匆,屋子逐渐老旧,他们一家准备对房屋进行翻修。2023年,村里争取到150万元资金,实施“宜居农房”改造提升工程。冯华琴领到了补贴,很快将房屋翻修一新,“拿到1.5万元补助,能帮我们把房子修得更漂亮。”

  在政策支持下,晨光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对全村的黔北民居实施改造提升,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最让冯华琴开心的是,村里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和环境整治,污水乱排、乱倒的现象消失了,再也不用担心在村里溜达时弄脏鞋子。

  建设和美乡村,既提颜值,又提气质。遵义市聚焦人居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人心聚起来

  陶艺馆里,古色古香的土陶工艺品摆满橱窗,非遗传承人母先才带着一群孩子制作陶器;古法造纸工坊里,返乡创业青年张胜迪用传统技艺做出新花样,推出的山水画、油纸伞、花草纸灯等手工艺品受到游客喜爱……来到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一股浓郁的乡土风情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为让村民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花茂村一直在行动。“我们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引导老乡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发展上来。”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介绍,村里以文化凝聚人心,在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举办农民丰收节、篮球运动会、文化进万家等文体活动以及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评选活动,让乡风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

  通过深入挖掘一系列文化资源,花茂村的乡亲们不仅留住了乡愁,还激发了建设家乡的活力。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一个个富民产业风生水起,乡村发展蒸蒸日上。2014—2023年,花茂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948元提升至24958元,村集体经济从16万元跃升至1297万元。

  如今的遵义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村民齐心协力共建共享和谐家园。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1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中新网1月21日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21日介绍称,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年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305.2万人。全年向665万户次参保企业...

    时间:01-21
  • 台南6.2级地震已造成27人受伤 台气象部门:当地50年来最强震

      中新网1月21日电 台湾台南市21日0时17分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综合台媒报道,本次地震“有感摇晃时间”长达43秒,为当地5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随后又陆续发生55起余震。目前地震已造成27人受伤。台南市楠...

    时间:01-21
  • 云南省政协委员共绘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新网昆明1月21日电 (陆希成 缪超)20日,正在举行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文旅”成委员热议话题。多份提案聚焦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特色资源开发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言...

    时间:01-21
  • 广西与越南携手开展智慧农业合作

      中新网南宁1月21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陈)2025年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农业农村厅长联席会议20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与会人员围绕“携手智慧农业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产供链”主题,积极谋划农业交流合作的新领域、...

    时间:01-21
  • 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最高检发布6件典型案例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该批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履职,在办案中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

    时间:01-21
  • 国际人士看好中国经济——“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

    时间:01-21
  • 孙梅君任海关总署党委书记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2025年1月21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海关总署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孙梅君同志任海关总署党委书记。...

    时间:01-21
  • 2024年全国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2024年,全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各地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全方位...

    时间:01-21
  •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总体下降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组织相关省份及有关技术单位,历时3年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本次划定工作全国共划定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其中浅层地下水超...

    时间:01-21
  • 荒山坡变成金窝窝(新春走基层)

      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荒山坡变成金窝窝(新春走基层)  人民日报记者 马跃峰 苏滨  冬日的乌蒙山腹地,雾锁寒林。穿梭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罗家坡的果园,不时看见农民攀树、跳下,短...

    时间:01-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