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最高法: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

2025-02-21 11:56: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1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发布第二批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人数规模达到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3倍以上。

  李成林表示,人民陪审员法实施近七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等相关单位同向发力、多措并举,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影响力日益提升。

  一是拓宽来源渠道,人民陪审员的代表性显著增强。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人民陪审员法明确规定,公民有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近年来,各地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细化选任程序,放宽选任入口,实现“选用分离”,以随机抽选为主体、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为有益补充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全面推开,人民陪审员选任理念由过去的“方便、好用”向“广泛、随机”转变,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不断提高。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前,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总共不到9万人,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人数规模达到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3倍以上。一大批群众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参审热情高的公民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性别比例更加均衡,年龄结构更加合理,职业分布更加广泛,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持续扩大。

  二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法院坚持在审判活动中充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各地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社情民意、长于事实认定的优势,实行了三人合议庭、七人合议庭两种审判组织模式,将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以及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纳入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余件、民事案件983万余件、行政案件117万余件,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余件。今天发布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庆姐弟坠亡案、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中,人民法院引入4名人民陪审员和3名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从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等层面对案件事实、刑罚适用进行分析判断,用群众的朴素良知校准司法的专业天平,严厉惩处突破人伦底线的犯罪行为,有效提升了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三是完善参审机制,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各地法院在推动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均衡化上持续用力,着力解决部分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细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程序,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实现从关注陪审案件“数量”向更加注重陪审案件“质量”转变;探索在七人合议庭中适用事实认定问题清单,强化法官对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的指引、提示义务,助力人民陪审员更好发挥参审作用;严格落实个案随机抽取要求,推动实现广泛均衡参审,确保每名人民陪审员都有平等参审的机会;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引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民陪审员,更加准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今天发布的典型案例,在某实验动物养殖机构工作人员感染猴疱疹病毒工伤认定案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围绕因工患传染病的工伤认定,从职业角度和公众朴素认知出发独立发表意见,在司法裁判中既融入社情民意,又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在九门口长城文物保护案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客观分析侵权行为对长城所承载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增进了司法裁判的社会认同。

  四是强化管理宣传,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各地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着力完善人民陪审员培训、考核、奖惩机制,为人民陪审员深度参审、安心履职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浙江法院深化数字赋能,实现人民陪审员工作“一网通办”;四川法院创建人民陪审员“线上+线下”社区,提升人民陪审员归属感;江苏法院开展“年度优秀人民陪审员”评选活动,推动改善人民陪审员办公条件,激发人民陪审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此外,各级人民法院全方位加强人民陪审员制度宣传,最高人民法院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六集专题纪录片,上海法院精心打造《人民陪审员成长记》等微剧短片,有效扩大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社会影响力。

  • 相关阅读
  • 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

      中新网2月21日电 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通报近年来证券犯罪检察工作主要情况,2022年至2...

    时间:02-21
  • 中方:对泰方和缅方采取强有力措施摧毁电诈团伙表示赞赏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邢翀 张素)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缅甸向中国遣返的首批200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昨日经泰国被押解回国。中方对此次中缅泰三国开展...

    时间:02-21
  • 外交部:中英关系呈现改善发展势头 各领域交往合作稳步推进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英国拟任命彼得·威尔逊为下一任英国驻华大使。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中英关系有何期待?  郭嘉昆:当前,中英关系呈现...

    时间:02-21
  • 中美双方拟于今日就中美经济领域重要问题进行沟通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邢翀 张素)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昨日表示,将于今日与中方举行通话,请问中方能否证实?  郭嘉昆:据了解,中美经贸中方牵头...

    时间:02-21
  • 中等质量黑洞存在吗?中国天文学家研究发现直接证据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于目前仅发现少数有争议的候选体,介于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是否存在,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  研究发现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月21...

    时间:02-21
  • 履职一年间丨如何更好守护城市地下脉搏?她在调研中找到答案

      如何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间,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是来自市政道路排水维护保障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一直关注的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就“加强对市政设施建设和设备养护更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

    时间:02-21
  •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沈志强: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将为更好发挥这些“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建言献策。  作为中国科学院...

    时间:02-21
  • 建站40周年 极地“长城”见证我国南极考察事业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目前,长城站正在进行生态、大气、高空物理、测绘、地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将与中山站、秦岭站一起,首次迎来三站同时越冬任务。  ​​​​40年前的2月20日,在南极...

    时间:02-21
  • 全国海事首批国际通认船舶保险证书电子证照在上海试点上线

      中新网上海2月21日电(周孙榆 谢梦圆)2月20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推广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等海事电子证照的通告》,标志着首批由中国海事机构签发的国际通认船舶保险证...

    时间:02-21
  • 国货商标遭海外抢注 杭州发力筑牢知识产权防线

      中新网杭州2月21日电(蓝伊旎 兰剑)据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杭州分中心(以下简称“杭州保护中心”)21日消息,2月中旬工作人员监测到多个知名化妆品商标在某东南亚国家遭遇抢注事件。对...

    时间:0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