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银龄医生下沉基层补短板;银发教师走上新的讲台;退休法官当上社区调解员……本版今起推出“民生一线·高能量老年人”系列报道,展现各领域的高能量老年人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
——编 者
“不用去外地求医,家门口就有‘名医’坐诊!”3岁的女儿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妇幼保健院治愈泪道阻塞,市民邱红高兴地说。
邱红点赞的“名医”,是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张焰。去年9月,退休后的张焰受聘为文山市妇幼保健院的“银龄医师”,帮助当地弥补小儿眼病领域的短板。
从省级医院退休,到基层医院发挥余热。《云南省“银龄医师”行动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去年8月发布,吸引省内外退休的医疗卫生人才继续在医疗卫生系统发挥作用。截至目前,云南省累计引进“银龄医师”1365名,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完善人才培育、解决疑难病诊治等工作积极贡献“银发力量”。
怎样引进“银龄医师”?如何做好服务保障?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分层分类引进
人才下沉基层
云南为何引进“银龄医师”?缺少医疗卫生人才,是《行动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
“全省医疗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医务人员缺口较大。”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副处长杨景直言,退休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管理经验,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银龄医师”再就业,能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同时助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行动计划》发布后,云南各地陆续行动起来。“银龄医师”如何引进?云南省建立全省“银龄医师”招募平台和“银龄医师”人才库,组织各地各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退休专家入库,及时更新发布岗位需求,并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推出“退休返乡”“旅居康养”等引才模式。
“我的家乡在江川,退休后有机会回报家乡,义不容辞。”去年12月,曾任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的韩明华教授与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签订“银龄医师”协议,在该院心血管内科成立“银龄医师”诊室,每周五坐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行动计划》紧扣这一要求,鼓励上级医院退休医疗人才与下级医院签订“银龄医师”协议。
据介绍,根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和定位,云南省鼓励引进不同层次“银龄医师”人才。省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引进国家级人才和省外省级高层次人才;市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引进省内外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引进省内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人才。
“通过分层分类引进,鼓励银发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杨景说。
坐诊带教并举
提升业务能力
早上8点半,郭春平来到澄江市龙街中心卫生院眼耳鼻喉科,开始了一天的坐诊,来看病的多是周边村子的老年人。患有耳疾的王大娘说:“自打郭医生来到卫生院,看病不用往市医院跑,子女也放心!”
“街道老年人多,眼耳鼻喉科常见病就诊需求大。我和卫生院签约后决定全职坐诊,尽可能满足周边群众的看病需求。”郭春平曾是澄江市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看到《行动计划》出台,主动选择到龙街中心卫生院工作,继续服务群众。
“在郭医生的带领下,医院成立眼耳鼻喉科,还成功申报驾驶员体检单位,方便附近有需求的群众体检。”龙街中心卫生院院长阮卫坤介绍,开科以来,郭春平累计接诊患者3700多人次,开展健康咨询2000余次。
“银龄医师”如何实现人尽其才?全职坐诊、带教团队,开展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杨景表示,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结合退休医生实际,“银龄医师”的用工形式可以灵活设计,因地制宜发挥效用。
在文山州砚山县中医医院,“银龄医师”陈静将更多时间投入对年轻医生的培养。“陈老师带我们查房,指导我们看诊不能照抄处方,要结合患者的体质、情绪、生活方式等实际情况调整剂量。”跟着陈静学习了一段时间,该院年轻医生马梦玲受益匪浅。
在陈静的指导下,医院妇科团队培养出中医妇科骨干医师2名,业务能力显著提升。即使不在医院,她也会通过远程查房、远程会诊等形式指导科室医生工作。
“医院共签约5名‘银龄医师’,都不要求坐班,只需每年来医院带教指导一段时间。”砚山县中医医院院长谢树碧看重“银龄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希望通过‘银龄医师’的指导,让更多年轻医生快速成长,最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优化工作环境
做好人才保障
退休后,为何选择“再上岗”?采访中,这个问题被多次提及。
“基层有需要,我身体硬朗,还想再为患者做些事。”张焰的回答,也是大多数受访“银龄医师”的心声。
张焰退休前曾多次到文山州调研,当地小儿眼病高发、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小儿眼科专业医生缺乏等问题让他忧心忡忡。
“退休了时间充裕,可以全身心投入解决这些问题。”签约“银龄医师”后,除了日常坐诊,张焰牵头成立了专家工作站、文山斜视与小儿眼科示范基地、文山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基地,带领眼科团队指导当地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工作。
“张医生的‘二次创业’,填补了文山市小儿眼科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空白,促进区域眼科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文山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冉厚雄说。
“银龄医师”有情怀,政府部门更要用心用情做好人才保障。为确保“银龄医师”能够安心、舒心地投入工作,云南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提高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怀。
《行动计划》明确,在待遇保障方面,落实高层次人才生活补助,省级财政按照不高于5万元/人/年的标准择优给予工作补助。同时,鼓励各地各用人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灵活的“银龄医师”薪酬制度。如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每年累计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的“银龄医师”,给予用人单位不高于8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用于发放“银龄医师”薪酬待遇和其他相关支出。文山州对入选州委州政府专家顾问团的“银龄医师”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贴。
结合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行动计划》鼓励各地吸引“银龄医师”边执业、边养老、边旅居,以定期体检、疗养和购买保险等方式,保障“银龄医师”在工作之余乐享退休生活。
“砚山县中医医院建成了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工作之余,还能享受中医康养,一举两得。”陈静说。
“我们将持续完善制度设计,搭建全方位立体式保障体系,促进各地建立‘银龄医师’长效工作机制,充分用好银发人才资源。”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姜旭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