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绝活·特别策划)

2025-07-07 06:27:00

来源:人民日报

  金属文物修复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对于金属文物,不同制作工艺和埋藏环境会引发不同病害,修复时必须研究病害的根源和机理,修复重点在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并进一步恢复其艺术价值。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金属文物。

">

  金属文物修复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对于金属文物,不同制作工艺和埋藏环境会引发不同病害,修复时必须研究病害的根源和机理,修复重点在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并进一步恢复其艺术价值。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金属文物。

  金属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

  金属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考古探掘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孙智彬:考古探掘分为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者要根据地形地貌综合研判,找准定位,确定探孔位置。在工作面发掘时,要根据不同土质、土色、包含物等因素划分堆积单位,从上往下、从晚到早依次发掘。

  图为参赛选手在进行考古勘探。

">

  考古探掘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孙智彬:考古探掘分为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者要根据地形地貌综合研判,找准定位,确定探孔位置。在工作面发掘时,要根据不同土质、土色、包含物等因素划分堆积单位,从上往下、从晚到早依次发掘。
  图为参赛选手在进行考古勘探。

  位于四川泸州合江县黄氏坝沙溪口的考古探掘赛场全景。

  黄建伟摄

">

  位于四川泸州合江县黄氏坝沙溪口的考古探掘赛场全景。
  黄建伟摄

  陶瓷文物修复

  韦荃:陶瓷文物容易破碎,所以很多出土的陶瓷文物都需要修复。由于长埋地下,陶瓷文物会受到各种病害影响。修复时,要仔细研究病害的原因,才能形成合理的方案并完成整个修复过程。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陶瓷文物。

">

  陶瓷文物修复
  韦荃:陶瓷文物容易破碎,所以很多出土的陶瓷文物都需要修复。由于长埋地下,陶瓷文物会受到各种病害影响。修复时,要仔细研究病害的原因,才能形成合理的方案并完成整个修复过程。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陶瓷文物。

  参赛选手在清理陶瓷文物的表面。

">

  参赛选手在清理陶瓷文物的表面。

  木作文物修复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张立方:木作文物修复传统上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修复的是建筑结构体系,小木作修复是以装饰性构件为主。修复时,修复人员脑海中既要有文物的整体结构,也要有手上的巧工细活。

  图为木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进行比赛。

">

  木作文物修复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张立方:木作文物修复传统上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修复的是建筑结构体系,小木作修复是以装饰性构件为主。修复时,修复人员脑海中既要有文物的整体结构,也要有手上的巧工细活。
  图为木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进行比赛。

  参赛选手在对木作文物进行标记。

">

  参赛选手在对木作文物进行标记。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

  韦荃:纸张书画文物属于有机质文物,病害是综合性的,比如受潮、霉菌、虫害等。修复时首先要弄清楚纸张材质、制造工艺,还要关注病害的发生及程度,才能形成相应的修复保护方案。

  图为参赛选手在清洁书画文物。

">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
  韦荃:纸张书画文物属于有机质文物,病害是综合性的,比如受潮、霉菌、虫害等。修复时首先要弄清楚纸张材质、制造工艺,还要关注病害的发生及程度,才能形成相应的修复保护方案。
  图为参赛选手在清洁书画文物。

  参赛选手在进行展平工序。

  牟  科摄

">

  参赛选手在进行展平工序。
  牟  科摄

  泥瓦作文物修复

  张立方:泥瓦作文物修复首先要了解建筑结构特点,明确需要强化的部位。同时,砖石材料因年代、部位不同,强度差异显著,需根据文物受损的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修复手段和材料。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泥瓦作文物建筑。

">

  泥瓦作文物修复
  张立方:泥瓦作文物修复首先要了解建筑结构特点,明确需要强化的部位。同时,砖石材料因年代、部位不同,强度差异显著,需根据文物受损的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修复手段和材料。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泥瓦作文物建筑。

  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打磨砖石。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

  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打磨砖石。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7月3日至6日,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

  本届大赛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内容涵盖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及考古探掘工6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近3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经过激烈角逐,共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9名。

  比赛选手的背后,是万千奋斗在一线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们在枯燥的工作中执着坚守、甘之如饴,用心将破损文物修补复原,让文物焕发新生,更让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重现光彩。

  修复文物,基础在“复原”,重点在“存真”。本期视觉版用图片记录比赛精彩瞬间,揭秘文物修复技艺难点,看工匠们如何巧手“复原”。

  (本报记者杨雪梅  周飞亚  宋豪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张武军摄  

  本版专家点评均为本报记者宋豪新、张武军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08 版)

  • 相关阅读
  • 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数量突破2亿家

      本报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林丽鹂)记者日前获悉: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数量突破2亿家。  自2015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以来,共...

    时间:07-07
  • “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莫日发(左)走访农户。  本报记者  张云河摄">  莫日发(左)走访农户。  本报记者  张云河摄   “为老党员唐连香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仪式要搞得庄重些。”   “近来多雨,唐增...

    时间:07-07
  • 西苕溪边好风景(我家门前有条河)

      西苕溪蜿蜒流淌。  夏鹏飞摄(人民视觉)">  西苕溪蜿蜒流淌。  夏鹏飞摄(人民视觉)   美丽的西苕溪从浙江安吉县康山村蜿蜒而过,河道旁,有我在村里开起的第一家“村咖”,每天都有一两百名顾客...

    时间:07-07
  •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本报北京7月6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近期,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

    时间:07-07
  • 民航、铁路部门加快推进空铁联运合作

      本报北京7月6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中国民航局获悉: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日前印发《推进“空铁联运”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2025—2027)》,进一步推动民航铁路务实合作、融合发展。  任...

    时间:07-07
  • 让优良文风在全媒体时代焕发新生机

      7月3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全媒体时代改进作风文风”专题评议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会议聚焦全媒体时代新闻战线作风文风建设,交流经验做法,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新闻工作者以优良文风增强“四...

    时间:07-07
  • 从歼十的“三滴油”故事看科技创新(创新谈)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四川成都市的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里,矗立着一座“三滴油”雕...

    时间:07-07
  • 雷达,离生活很近(新知)

      图①: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  图②: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提供">  图①: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  图②: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  以上图片...

    时间:07-07
  • 广东全力做好台风“丹娜丝”防御工作

      新华社广州7月6日电(记者胡拿云)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于6日5时加强为台风级,8时其中心位于广东汕头东南方约23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十级风圈半径50至60公里。广东省防...

    时间:07-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