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摩洛哥前经济与财政大臣法塔拉·瓦拉卢的书房,如同来到一座文化驿站——雕花木架上摆着中国折扇、青花瓷盘与摩洛哥铜灯;书柜里有《论语》阿拉伯文译本与他2017年出版的作品《我们与中国》,还有他获得的第十二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证书。
瓦拉卢向记者展示了一件他收到的礼物——一把苏州缂丝团扇,扇面绣着骆驼与帆船组成的丝路图景。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共建国家带来广阔发展机遇。摩洛哥作为北非地区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国家,将这一重要倡议视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拓展多元化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摩中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契机。“共建‘一带一路’为摩洛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为摩中共同发展架起机遇之桥。”瓦拉卢说。
“君子和而不同。”瓦拉卢认为,中国从不将自身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助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他以中企承建的摩洛哥丹吉尔科技城等项目为例说:“与中国的合作正帮助摩洛哥不断完善产业链、创造高技能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多元化增长。”
瓦拉卢长期致力于中摩、中非关系研究。他2024年1月出版的《从第三世界到全球南方》一书,深度探讨全球南方的发展大势,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南方崛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985年,瓦拉卢首次到访中国,在上海外滩看到工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城市中。2024年,在上海,他目睹无人驾驶汽车在浦东的智慧街区行驶;在深圳,他看到昔日小渔村蜕变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雄安,他了解到一座未来之城正拔地而起。“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瓦拉卢表示,40年前的中国,基础设施尚待完善;而今,中国高铁疾驰、数字支付普及、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中国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不仅仅是经济腾飞,更是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的全面跃升。”瓦拉卢说。
瓦拉卢从书桌抽屉中取出一沓泛黄的照片递给记者,其中有2002年他陪同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访华时在长城上的留影,有2017年他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与中国企业家洽谈的照片。“每次到访中国,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下次来时,这片土地又会诞生怎样的奇迹?我始终相信,当我再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会看到超出我想象的发展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