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越青春力量在历史与现代交融中凝聚

2025-07-14 08:1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越南和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越中两国年轻一代有着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此次研学为我们与上海青年交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阮晋生如是分享他近日参加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之“不忘初心”研学营的感受。

  6月30日至7月4日,由中国共青团中央会同中国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同举办的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之“不忘初心”研学营在上海举行。来自越南胡志明市的近30名青年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探寻中越友好的红色基因,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与中国青年探讨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凝聚青春力量。

  探寻红色基因  触摸友谊根脉

  7月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人流如织,越南青年们也加入了参观队伍。“我知道毛泽东等伟大革命领袖的故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以史为鉴、思考未来的宝贵机会。”越南青年黎公诠对本报记者说。参观结束后,越南青年陶氏映在留言卡上认真写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中越命运共同体传承于鲜明的红色基因。研学营举办“胡志明在中国”专题讲座,讲述了胡志明主席在中国的革命足迹和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深厚的革命情谊。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越南青年感受到中越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同志加兄弟”传统友谊。1933年8月,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会见胡志明,帮助他恢复与法国共产党组织的联系。1959年9月,胡志明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宋庆龄致函胡志明,并附送《上海孙中山故居》中、俄文版小册子各一本。越南胡志明共青团胡志明市委副书记阮登科动情地说:“我们探寻了胡志明主席的足迹,了解了之前不曾知晓的珍贵历史细节,内心充满感动。我们将把在这里汲取的精神力量带回越南,向更多人讲述这段故事。”

  来上海之前,越南青年阮长江对中越革命先驱携手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认识尚停留在书本上。“‘红色研学之旅’让我有了全新的感受,更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要继承和发扬越中传统友谊,为两国合作贡献力量。”阮长江说。

  感受火热实践  汲取奋进力量

  夜幕中,越南青年们在上海黄浦码头旧址(今秦皇岛路码头)登上“党的诞生地”主题游船。得知这是一次充满体验感的沉浸式航程时,越南青年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100多年前,邓小平、周恩来等从这个码头出发,赴法勤工俭学,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讲解员用黄浦江两岸的地标,串联起上海百余年发展脉络,从上海外滩建筑群的历史讲起,到浦东开发开放35年奋斗征程,再到北外滩建设的未来图景。在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读本中,越南青年感受着上海在现代化建设中迸发的蓬勃活力。“百年建筑如何抵御岁月变迁”“在飞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老街古巷如何保护”“北外滩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激励越南青年思索着胡志明市的发展、越南的发展。

  当了解到上海城市规划和人民城市建设成果后,来自越南胡志明市建设厅的阮陈英武说,胡志明市是越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上海的发展有相似之处,上海在电网铺设、地铁建设等很多城市建设领域的经验值得学习。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记录着上海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案例。越南青年阮黄越说:“当了解到上海街道的基层干部主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时,我被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所触动。我们要学习这种为民众着想、积极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

  加深文化共鸣  筑牢友好纽带

  当上海市团校的老师讲解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时,越南青年们认真记录。在中越青年读书分享会上,围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有关“自找苦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内容进行讨论时,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苏钊凝发出倡议——两国青年在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携手并进,共同“自找苦吃”、练就本领,共同坚守正确的价值坐标,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越南00后青年、胡志明市医药大学学生邓黎明康积极回应:“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越中两国的共同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这是中越青年在研学营的日常:一同喝杯咖啡提神醒脑;聊到潮玩“Labubu”,赶紧问问在哪里能买到;说起“上海滩”,不约而同合唱“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呼唤着一起拍照打卡,用手机快乐地分享照片……随着日渐熟悉,几名越南姑娘围着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小臧,询问她身上旗袍的面料,“和我们的传统服饰奥黛真像!”

  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自然科学大学讲师陈氏如花采购的伴手礼,是当下热门的泡泡玛特盲盒。“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越南广受欢迎。我想把我感受到的中国魅力带给我的学生和家人。”

  越南青年杨玉俊每到一处都努力探究汉字背后的中国智慧。驻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他被老石库门上镌刻的“惟德是辅”四字深深吸引。他说,“德”这一字,意蕴深远。两国青年携手,把越中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砍伐植被开市场 河流生态被破坏(身边事)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崇岗乡忙蚌村边,有人从去年底开设交易市场。市场位于南汀河边,经营者为了扩大市场占地面积,擅自砍掉河道岸边植被,平整土地(见图)。这些行为涉嫌违反《临沧市南汀河保护管理条例...

    时间:07-14
  • 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金台视线)

      “孩子今年读初二,我特意在多个手机应用上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但没过几天,孩子就找到了‘窍门’:卸载软件后,用家里老人的身份信息重新注册,或者干脆和同学在别处租用成年人账号……”山西太原市...

    时间:07-14
  • 广东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广州7月13日电 (记者罗艾桦)近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积极发挥媒体在...

    时间:07-14
  •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王昊男)日前,《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  行动计划描绘了未来3年北...

    时间:07-14
  • 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马登云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马登云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前来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看到民和籍抗日英烈马登云的事...

    时间:07-14
  • 塑造银幕形象 讴歌时代精神(回信背后的故事)

      张良出演电影《董存瑞》。">  张良出演电影《董存瑞》。  陶玉玲(左二)参演电影《炮兵少校》。">  陶玉玲(左二)参演电影《炮兵少校》。  肖桂云(右一)在电影《七·七事变》拍摄现场。">...

    时间:07-14
  • “好好吃饭”,叮嘱里藏着教育真谛(金台随笔)

      教育的未来,需要更好兼顾成绩与成长、知识与生活,真正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成长成为一场学会担当、学会关爱的美好旅程    “熬夜加班的时候,别总拿泡面凑合……工作压力再大,学习...

    时间:07-14
  • 一粒种子背后的价值追求(暖闻热评)

      【关键词】非洲稻米  【事件】“袁老师,您的种子在冈比亚生根了,我们不再挨饿了。”前不久,曾受教于袁隆平团队的非洲农民穆萨,带着丰收的新米来到袁老墓前悼念。不少人因这袋1.2万公里外的...

    时间:07-14
  • “三兔共耳”的文化启示(评论员观察)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尤需文化的引领和滋养,尤需以文明交流互鉴凝聚起和平发展的正向力量    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独特造型。这个名为“三兔共耳”的图...

    时间:07-14
  • 心中有民  肩上有责  脚下有路(人民论坛)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与群众关系的亲疏远近,最直观地照见党性、反映作风。   诚于中,形于外。心里装着百姓,秉持正确的政绩观,行动上就会与群众走得近,就会始终把群众利益置...

    时间:07-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