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2025-07-21 05:42:00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南北洪涝偏重且北部重于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干旱偏重。面对汛情、旱情,水利部门精准应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7月20日17时50分前后,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在广东台山沿海登陆。水利部7月19日10时针对广东、广西、海南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3个工作组分赴3省份指导台风暴雨洪水防御。

  7月16日起,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近年来,极端暴雨尤其是局地极端强降雨事件趋多趋频,为水旱灾害防御带来挑战。面对今年“七下八上”期间的汛情、旱情,如何精准应对?

  汛情如何发展?

  镜头:一条电动缆绳,横跨沭河河面。搭载超声波探头的无人船系于缆绳上,来回穿行。翻腾的浪花转化为流量数据,显示在重沟水文站的屏幕上。

  位于山东临沂市的重沟水文站是沭河流域代表站,沭河洪水编号、水情预警发布以该站实测流量为依据。“我们及时测报准确数据,为防汛提供科学依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重沟水文站副站长邱岳阳说。

  【连线】

  汛情呈现哪些特点、接下来如何发展?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付静介绍,入汛以来,全国雨水情呈现5个特点:强降雨过程多、强度大,共发生19次强降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2次;台风登陆早、影响范围广,比如,第4号台风“丹娜丝”登陆后影响太湖流域、浙闽地区、珠江流域6省份;中小河流洪水频发重发,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24省份共39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主要江河来水南少北多,长江中下游干流偏少二成,淮河干流偏少五至六成,黄河干流偏多一至二成;干旱阶段性明显,当前全国旱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湖北等省份。

  水利部全力应对汛情、旱情,调度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流域3038座(次)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518亿立方米。

  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预报员高唯清介绍,“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南北洪涝偏重且北部重于南部。黄河中游、海河流域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松辽流域辽河浑太河和松花江吉林段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珠江流域北江韩江、长江上游嘉陵江、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等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长江中下游、江淮、新疆中北部等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

  北方地区河流如何防范洪水?

  镜头:河北沧州市漳卫新河大堤上,一场全面“体检”正在开展。“连着要下好几场雨,对我们是个考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南皮河务局局长张轶天说。

  13公里长的堤防,是南皮河务局的巡查守护范围。全体员工编成巡查队,每周两次拉网式巡堤。“漳卫新河是漳卫河洪水最主要的入海通道,堤防稳固了,洪水才能顺利入海。”张轶天说。

  【连线】

  北方地区河流主要包括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流域及西部内陆河等。高唯清介绍:“7月至8月受季风影响,副热带高压北抬至北纬30度附近,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等地持续交汇,形成稳定锋面系统,导致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暴雨洪水灾害风险极高。”

  在黄河流域,“七下八上”期间降水将偏多一成,黄河中游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瞄准重点领域,全面加强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海河流域预计降水较常年总体偏多二至三成。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杨志刚介绍,2023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后,水利部门推动《加快完善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实施方案》落地,加快推进重要控制性水库、骨干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立项建设,目前,娄里、青山及乌拉哈达等控制性水库,永定河、潮白河等骨干河道和小清河分洪区、永定河泛区、文安洼蓄滞洪区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1至5级堤防31.8万公里。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张文洁介绍,水利部组织指导各地全力做好堤防安全运行管理,层层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巡查防守和险情处置。

  山洪灾害如何防御?

  镜头:6月25日,暴雨如注。“我们村四面是山,300多户人家住得分散,还有几户独居老人。”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谭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宋发江,心里有张“防汛图”。

  县里预警信息传来,宋发江第一时间发到全村微信群,同时用大喇叭吆喝。“一些老人没有微信,村干部敲门入户。我们紧盯雨势,随时准备转移群众。”宋发江说。

  【连线】

  做好山洪灾害防御,要做到“预”字当先、“实”字托底。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五处处长刘洪岫介绍,水利部门构建了“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现地预警”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体系,每日8时和18时发布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滚动发布未来2小时临近预警,逐日“一省一单”将山洪风险区域及点位发至地方。

  “预警信息要直达一线、直达责任人。”刘洪岫介绍,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责任人)、发布途径、传递流程等要明确清晰,预警信息要通俗易懂。上下游、左右岸应加强信息传递和共享,遇到通信中断等特殊情况,可采用吹哨、敲锣等办法。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比如末梢临灾转移避险有短板,山洪灾害多发生在夜间,基层干部组织转移时间紧、难度大。刘洪岫介绍,要瞄准“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比如在“谁组织”环节,建立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五级“包保”责任,把责任网格划至最小单位。在“转何处”“不擅返”环节,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转移路线、安置场所,让群众安心转移。

  水利部门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把山沟河道聚居地、溪谷景点、桥梁上下游等区域作为重点关注区域,摸排风险点,对施工工区、旅游景区、农家乐等流动人员集中地区,及早制定转移避险方案,做到风险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如何抗旱保供水?

  镜头:关中大地,渭河之畔,30座抽水泵站梯级提水近百米,浇灌上百万亩农田。

  在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渠首一级抽水站泵房,10台抽水机组满负荷工作,渭河水沿着沟渠流向田间。“一小时巡查一趟,确保泵站机组正常运作。”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渠首站机电组组长王宇航介绍。春灌连夏灌,交口抽渭灌区夏灌6月2日开机引水,6月8日渠首满负荷运行,目前灌区60余万亩夏种玉米基本灌溉了一遍。

  【连线】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王为介绍,今年以来,12省份出现旱情,西南部分地区发生冬春旱,北方部分地区发生春夏旱。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将精准对接旱区城乡供水和灌区灌溉用水需求,科学实施流域水工程抗旱统一联合调度。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主要是发挥长江流域以三峡为龙头的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和淮河流域昭平台、白龟山、出山店等骨干水库,以及引江济淮等引调水工程作用。

  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阵地。水利部门充分发挥灌区在保灌溉上的重要作用,加快补齐灌排设施短板,科学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全力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

  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介绍,水利部从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3个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风险管控水平,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朱丹阳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纠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前沿观察)

      盛夏时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现代农业园区迎来丰收季。晶莹剔透的葡萄、青翠欲滴的翠冠梨、饱满圆润的无花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村党委书记蔡国成带领村干部们穿梭在果...

    时间:07-21
  • 有涝有旱,如何精准应对?

      核心阅读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南北洪涝偏重且北部重于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干旱偏重。面对汛情、旱情,水利部门精准应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7月20日17时5...

    时间:07-21
  • “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把自然讲给你听)

      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    7月20日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从气象上分析,太阳光首先加热地...

    时间:07-21
  • 纠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前沿观察)

      盛夏时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现代农业园区迎来丰收季。晶莹剔透的葡萄、青翠欲滴的翠冠梨、饱满圆润的无花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村党委书记蔡国成带领村干部们穿梭在果...

    时间:07-21
  • 甘肃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关于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7月12日,甘肃省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组,提级调查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省纪委监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

    时间:07-21
  • 穿越三千余年,古老文字更鲜活(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实验室内,张展(左)正在和学生扫描录入甲骨文拓本。  霍亚平摄">  实验室内,张展(左)正在和学生扫描录入甲骨文拓本。  霍亚平摄  甲骨文的“走”字。  安阳师范学院供图">  甲骨文的“...

    时间:07-21
  • 集装箱变身共享舞台(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晚上8时许,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的开元广场,不少市民聚拢到一座奇特的集装箱前,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起节拍。  定睛细瞧,这是一个由集装箱改造的舞台。舞台上,来自宁波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摇滚...

    时间:07-21
  • 今天,从甲骨文里“读”什么?(编辑手记)

      从镌刻龟甲到编码云端,从学者书斋走进大众日常,冷门绝学活态之变,折射文明传承之进。今天,我们从甲骨文里“读”什么?  从甲骨文里,我们读懂时间的力量。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

    时间:07-21
  • 中国队收获3金1银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孙龙飞)20日,2025年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超级750赛事——日本羽毛球公开赛结束所有赛程。中国羽毛球队在当日进行的5项决赛中参与4项竞争,最终收获3金1银。  率先进行的...

    时间:07-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