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怎么看这三个“1亿”(纵横)

2025-07-28 08:1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中,格外亮眼的3个“1亿人次”,生动折射出我国城市交通的韧性与活力。

  这些年,愈发多元的交通网络、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显著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地域之间“一日千里”,多城切换成为现实;城市内部,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畅行无阻,极大拓展了工作生活半径。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如何让每种交通方式发挥最大价值,考验治理智慧。以公交为例,如今我国城市公交线路近8万条、线路长度超170万公里。庞大的公交体量惠及亿万人日常出行,但具体到每一条公交线路背后,也都藏着不小学问。从怎样设置站点更加方便,到配备多少车才能高效运行,都需要科学论证后给出“最优解”。此外,交通线路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比如随着打网约车成为日常,很多地方的夜班公交乘客不断减少。从“刚需”到“补充”,不断优化夜间交通方案,方能以精细化服务照亮晚归者的回家路。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就拿北京来说,眼下29条地铁线路纵横交织,“地下大动脉”与城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文旅持续火热的今天,全市公共交通网串联起大部分热门景点,“交通+文旅”的服务闭环,也激活了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动能。

  从更大视野看,一座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交通网络是否高效,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今天大家对出行的需求,早已从“坐得上”向“坐得好”转变。这也意味着,城市交通更需在优化细节、“开小处方”上做文章。比如,面向市民,让服务从大众普惠向精准触达延伸,推出“出门直达地铁站”“点对点送学就医”等服务;面向游客,开发更多串联热门景点的“通游专线”,完善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接驳服务。

  路畅百事通。城市的温度,治理的精度,呈现在每一次出发与抵达之中。“幸福出行网”越织越密,城市的脉动将更加从容、更显活力。

  (摘编自《北京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8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我国出现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魏弘毅)受降雨影响,滦河干流潘家口水库(河北唐山)28日入库流量涨至2270立方米每秒。依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这也是我国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

    时间:07-28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红树林被称作“海岸卫士”,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时间:07-28
  • 黄河流域进出口值连续17个月增长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欧阳洁)据青岛海关统计:上半年,黄河流域9省区进出口总值达到3.1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总值的14.3%,同比增长8.2%,连续17个月保持增长,高于全国整体增速5.3个百分点...

    时间:07-28
  • 坚持同球共济 推动智能向善(和音)

      智能时代,唯有坚持同球共济,才能充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此次大会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

    时间:07-28
  • 观演热情高涨 夏日文旅升温(中国消费向新而行·关注夏日消费)

      山西体育中心北门,太原市接送歌迷的免费接驳车等待歌迷散场。  本报记者 郑洋洋摄">  山西体育中心北门,太原市接送歌迷的免费接驳车等待歌迷散场。  本报记者 郑洋洋摄  夜晚的上海...

    时间:07-28
  • 人工智能技术让美好生活加速“智”变

      邦邦机器人产品亮相德国杜塞尔多夫康复展。  邦邦机器人供图">  邦邦机器人产品亮相德国杜塞尔多夫康复展。  邦邦机器人供图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商铺内,商户展示AI应用中...

    时间:07-28
  • 科技新犁,深耕吉林黑土地(活力中国调研行)

      盛夏时节,白山松水间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作物的清香,这是吉林现代化大农业的气息。  四平市梨树县,“梨树模式”精心呵护黑土地,筑牢大国粮仓根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小木耳“反向定制”智...

    时间:07-28
  • 山城里,书香氤氲

      “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前不久,本报刊发“工地大叔”刘诗利写的文章,以质朴的话语引发大家“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思考。7月25日,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开幕...

    时间:07-28
  • 马来西亚官员:期待进一步加强马中体育与青年交流合作

      据新华社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7月27日电 (记者王嘉伟、程一恒)马来西亚青年与体育部长杨巧双27日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表示,马来西亚欢迎与中国在体育及青年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时间:07-28
  • 第二届“中日友好与人文交流”论坛在京举办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冯歆然)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日中友好会馆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协办的第二届“中日友好与人文交流”论坛27日在京举...

    时间:07-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