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上海博物馆的“超级不眠夜”(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025-08-19 06:10:00

来源:人民日报

  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厅一角。

  王  初摄(人民视觉)

">

  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厅一角。
  王  初摄(人民视觉)

  上博展厅内,观众在认真观展。

  本报记者  巨云鹏摄

">

  上博展厅内,观众在认真观展。
  本报记者  巨云鹏摄

  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观众参观。

  张  悦摄(新华社发)

">

  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观众参观。
  张  悦摄(新华社发)

  上博入场通道,观众排队等候。

  王  初摄(人民视觉)

">

  上博入场通道,观众排队等候。
  王  初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历时13个月,吸引观众超277万人次——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文博热增添了新注脚。展览闭幕前一周,博物馆推出7天168小时连续开放活动,许多观众深夜排队观展。展出珍贵文物、联动文创设计、创新文旅体验、完善服务保障……展览人气高涨、持续“圈粉”的背后,有哪些文化密码?记者深夜进行了探访。

  

  8月16日零点,上海。城市已渐渐安静,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人民广场馆南门广场,进馆队伍却越来越长。有人从外地赶来,拖着行李箱,跟随队伍向馆内移动。

  自去年7月19日启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以下简称“古埃及文明大展”)举办已逾一年,热度不减。展览闭幕前的最后一周,在此前已经加开夜场基础上,上博连续开放7天168小时,推出每晚3000张从22点到次日6点的午夜场票,几乎刚上线就售罄。

  长达13个月的展期,277万观众人次,创下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世界纪录。展览闭幕前的深夜,记者走进上博,和观众一起体验博物馆的“超级不眠夜”。

  13个月超长展期,汇集788件文物珍品

  0点30分,观众骆哲忻和詹慧孜拉着行李箱,准备吃完手里的汉堡,抓紧进场。两人分别从浙江杭州和江西上饶出发,乘高铁在上海碰头后,没顾上吃饭,直接冲到上博。从去年开始,她们就相约要来看展,却一直没抢到合适时间的票。“抢到今天午夜场的票太不容易了!”骆哲忻说。

  “想过会火,但没想到超长展出时间,仍难以满足观众的热情。”上博馆长褚晓波说。人数众多,如何维持好的观展体验?为此,上博在暑假等时段延长闭馆时间到21点,还加开了220个夜场、专场。

  “这已经是我第七次来看这个展了,准备明天最后‘八刷’。”刚从博物馆出来的观众李博很兴奋,“展品特别丰富,值得一看再看,每次都有新发现。”

  “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办收费特展,就要办出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大展,让大家不出国门也能体验世界文明历史。”上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指挥部执行指挥李峰说。什么是影响力?指的是展品的等级、布展的水平。

  当载有91大箱492组788件古埃及文物与资料的包机,从尼罗河畔来到黄浦江畔时,一场“现象级”文博大展拉开大幕——展览由上博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展品数量创下同类展之最,展品精选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7家埃及重点博物馆,更有中埃联合考古队的最新考古发现。展品中,95%以上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萨卡拉地区考古最新发掘的一些文物,直接从考古遗址运来,首次公开亮相。

  1点,“萨卡拉的秘密”展厅里,文博爱好者王晓翔正在端详一个猫的雕像,“保存非常完好,有动物本身的可爱,也有一种柔和的神情,很奇妙。”

  “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厅里,大片的蓝色和黄色背景仿佛海洋和沙漠的交汇,形成独特的视觉景观。不少观众在埃赫纳吞巨像旁排队,这里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点,很多人都在这里留下一张与埃及法老像“古今对话”的照片。

  去年夏天,配合古埃及文明大展,上博连续举办了10期“博物馆奇‘喵’夜”活动,探索让观众带着猫走进博物馆。这次168小时连续开放,还包含两场嘉年华活动,把埃及鼓、埃及舞蹈、杂技、音乐剧等“搬”进了博物馆。

  展览犹如“磁场”,带动城市文旅消费

  2点,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生高荟菡在展馆里边看边拍照。聊起怎么抢到的票,她说:“下午逛上海书展,看到有买书送票的活动,我立刻下手了一本《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

  联动,是这场展览释放“溢出效应”的重要方式。

  联动文创设计——“今晚最受欢迎的是‘福袋’,一次买齐好几种文创产品。”上博文创商店工作人员钟贤莉热情推介。

  上博聚焦近百件重点展品的元素进行文创开发。古埃及文明大展期间,共推出1200余款文创产品,销售总量超300万件;开展文创活动近500场,触达观众近30万人次。

  联动公共服务——展览期间,上博为公众设计了10多场主题讲座: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伊斯梅尔解读“埃及的最新考古发现及其新视角”,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颜海英讲解古埃及的社会生活……上博分层分众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其中,举办公众讲座、艺术工作坊、展览进社区等线下活动超6000场,覆盖观众近140万人次。

  联动各行各业——配合展览,上博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系列活动。“从尼罗河到黄浦江”的“上博号”古埃及主题游船、古埃及主题“上博观展巴士”、“空中博物馆”——“上博号”彩绘大飞机,与上海重点商圈、企业打造“文旅商体展”联动的示范样板……展览犹如“磁场”,带动了周边商业、酒店、旅游、演出等消费。

  创新举措,保障观展安全有序

  3点,博物馆里仍然热闹、有序。

  为保障168小时连续开放,上博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组织安保、保洁、医护人员轮班驻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老年观众,80多岁了,晚上还赶过来看展。”上博开放部工作人员周彦菁说,“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再辛苦都值了。”

  从博物馆里走出,已经凌晨3点30分,仍有观众不断赶来。不远处,一辆警车静静守候。

  “从去年7月开始,我们每天安排专门警力值守,确保展览安全有序。”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人民广场治安派出所民警赵宇说。为了观众夜晚停车的便利,公安机关还协调上博周边的停车库,开放了约300个停车位。

  “大展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上海多年来形成的浓厚的文化艺术消费氛围,更离不开上海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褚晓波介绍,《关于上海市文化文物单位实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的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极大激发了文化文物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月17日晚,历时近400个日夜的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但博物馆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会止步。秉持开放和包容精神,上博“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之旅继续,我们期待更多“现象级大展”到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