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何庆芳在工作室用残臂烙画
骏马奔驰、黄山雾凇、梅竹兰菊……这些惟妙惟肖的烙铁画,竟然出自一个没有双手的人,他靠残臂,创造了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双无手”没手样样都能干
“别看他没有双手,用烙铁烙出的画却名气大着呢,很多人慕名来求购。”昨日上午,记者在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街道一间小院里,找到了这个“双无手”烙画的神奇人物。
一张小桌前,三个人正在用餐,不用介绍,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双无手何庆芳”。这位中年男子,身着西装,憨厚地笑着,他夹菜时右残臂上用松紧带固定着一只叉子,除了身体要稍微向前倾一点外,动作与常人没有太大差异。甚至抽烟的一系列动作也能轻松完成。
“我还能和朋友喝酒猜拳呢!伸直残臂代表一,弯曲代表二,两只残臂一弯一直代表三,两只同时弯曲代表四。”说话间,这位残疾人士表现出了他的乐观和开朗。
意外失双手后爱上烙画
今年54岁的何庆芳中师毕业后分配到商州区夜村中学任该校团委书记,不过一直喜欢美术。
1991年10月24日,这是他一辈子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和几个朋友相约到河边去炸鱼,结果把双手炸断了。那年他35岁。“开始能说会做,样样都干得来,瞬间变成了残疾。”何庆芳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万丈。
不过,亲朋们并没有疏远他,1992年春节,大家仍请他写春联,他清楚这是大家对他的安慰和鼓励,于是他硬着头皮用两只残臂夹着毛笔,为大家写出了失去双手后的第一副春联。没想到,这突然给了他启迪,“只要脑子没有残废,就一定能干出事来。”一次,到街上看见打戒指的人,竟能用烧红的工具在木板上作画,于是自幼爱美术的他想到,何不也用烙铁作画呢?
这年春节后,何庆芳叫妻子买回三合板及电烙铁等,开始闭门在家里烙画。开始没起色,有些灰心丧气,在镇畜牧站工作的妻子何书珍,鼓励他慢慢来。
烙画品牌走向世界
“起初用的是市面上卖的电烙铁,但不适合自己,我便研制出10种特殊的烙画工具。”何庆芳烙画时,仍然和吃饭拿叉子一样,将烙铁固定在右残臂上,然后用左残臂配合,同时用力才行。
一般一幅两米来长的“八骏全图”,他用三天便能烙出来,不过接下来的装裱工作就得靠妻子来完成了。
何庆芳算了算,烙画十几年,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幅作品了,遗憾的是没存一幅,全部被客人买走了。他的作品甚至被卖到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何庆芳说:“刚开始失去双手不适应,害怕见人,现在靠这双残臂打出了名气,作品落款便署名‘双无手何庆芳’,没想到这竟成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