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法庭庭长的协调下,汪大爷的两个儿子同意老两口住在一起。他们坐在一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本报记者李杰摄
丹凤县庾岭镇59岁的刘女士已和老伴分居11年,说起辛酸事失声痛哭。她还是希望老两口能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可是儿子不让,她和老伴几乎成了陌生人
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一些做儿女的已经开始谋划如何给父母过节,而一些农村老人却正在经受着孤独的煎熬。本报记者李杰摄
在商洛农村,因儿子们分家,老两口被分别赡养,被迫长期分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老人因儿子之间的矛盾,近在咫尺却不敢来往,甚至不能说话,只能暗地里偷偷哭泣。这些老人内心的痛苦,又有多少儿女能体会?
一个法官的无奈 他们不讲法说把老人分开就分开
“呜——呜——呜”的哭声,一阵响过一阵。痛哭的人,是位已经当了奶奶的60岁的大娘。她不敢在自家屋里哭,只能偷偷跑到邻居屋里哭。
她伤心、她委屈、她无奈,但一肚子苦水却无法在丈夫、儿子、儿媳面前倾诉,她害怕再次遭到儿媳的暴打。
10月12日,丹凤县庾岭法庭庭长彭家让听完这位母亲因为儿子分家导致老两口分居的痛苦后,眼睛有些湿润。“阿姨,别哭了,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当面来调解。”
一些农村家庭分开赡养老人导致老人分居的现象,已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这些儿子儿媳,简直无视国法,说把老人分开就分开了。”彭家让说,在当地农村,凡两个儿子以上的,绝大多数都会通过舅舅、族人、村干部作为见证人分家。弟兄俩一个养妈一个养爸,活养死葬,谁也不吃亏。如果兄弟俩生活条件差不多,也没什么矛盾,老两口虽分居,但还能往来;如果兄弟俩关系不太好,往往也不让父母往来;甚至有时兄弟俩吵架,父母还得各自帮“各自”的儿子,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这些老人为什么不选择重新生活在一起呢?因为已把家产给儿子们分光,想住在一起过,却已经没了地方。
一个村干部的感言 儿子结婚日老两口分居时
儿子成家之日,就是老两口分开之时。儿子有了另一半,老人们却不得不分居。
丹凤县庾岭镇太白村开商店的老蔡说,这种做法在农村很流行。刚开始,还有些儿女感到羞愧,现在已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太白村村支书吴振喜说:“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每当村里老人因‘分居’到我这来求助时,我只能靠骂来制止他们的儿子,否则难以处理下去。”他说,虽然他父母也是分开赡养,但老人一直是住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