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王涛 )近日,由于商洛市西街拆迁,家住西街的屈均一家人将家族流传至今的清朝期间的牌匾展出示人,每天惹得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沿着西街口向西走50米,靠左手边有一条幽深的巷子就是屈家老宅,占地约千余平米。走进去,至今还能感受到古朴沧桑之感。
据主人屈均告诉记者,在西街拆迁之前,为了安全起见,他从来没有想过将牌匾示人;近日,之所以展出,主要是想通过此种形式弘扬一下商州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一下古老文明的魅力神韵。
屈家牌匾至今保存完整的有8块,其他受损的还有不少。这些牌匾最大的有2.5米长,1.5米宽,需要两个人很费力地才能抬起;最小的也有1.5米长,50公分宽。其中最早的一块上面刻着“功襄乡塾”,题款为“钦命陕西分守潼商兵备道兼管水利驿传事务处”,落款为“道光八年岁次戊子秋九月 国子监太学生屈孝纯 立”,印章由满汉两种文字构成,至今也没有人能读懂。另外两块分别刻着“武魁”和“帨锦增寿”。在主人屈均看来,最为珍贵的一块还是在后房锁着的一块题为“万福之原”的牌匾。根据记载,大约是屈均的太祖父结婚时由周围邻里赠送的一块牌匾,上面图案精美。
据商州文史资料记载,屈氏家族原居住商州北乡,于清朝乾隆47年(公元1782年)迁徙至板桥大桃岔。后迫于生计,改以肩挑商贩为业,又迁至州城。嘉庆年间,经营土产杂货。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以兄弟四人为基础的四大旺门,即正兴升、正兴恒、正兴祥、正兴瑞。咸丰、同治年间,置得良田百余亩,修建了西街罗安巷至柳巷子之间的房产家业。另外,还曾经营当铺、钱庄、粮台、药铺、京广杂货以及骡马店等生意。
屈氏家族发迹之后大兴土木,整修庭院,开办私塾,修建习武操场,可谓盛况空前,因此曾号称“屈半街”、“武举世家”。现西街屈宅是人称“屈老爷”的官宅故居。这既是大清“优贡国子监太学生”屈孝纯,也是武举人屈钟清居所,屈钟清曾官居四品。
屈均告诉记者,听老一辈人说,他家老宅原本正门正中悬挂着一尊“三闾之家”牌匾,其他门上也都有牌匾悬挂。据此,他推测,他们家族有可能是从浦城迁徙过来的屈原的第四个儿子的后裔。他原本打算将这些牌匾分给兄弟几家保管,后来,听说我省有一个屈氏后裔文化博物馆,他打算将这些放到博物馆,以此更好的纪念先祖留下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