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尚不力,问诊须谨慎
庞大网络问诊量的背后,是网络问诊监管不到位、问诊水平良莠不齐、存在网络陷阱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网络问诊跨越了两个行业:网络和医疗,使得对其的监管并不完全成为医疗卫生系统的职责,医疗卫生系统即便要管,也是鞭长莫及。
卫生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网上医生的医疗行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患者可能无法找到给出治疗意见的医生,相关部门也无法调查取证。而网上医生的资质也缺乏核实认定,一旦发生误诊出了问题,患者很难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种现象,王琪主任建议,在相关法规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寻医问药,在获得便利的同时,更应着手提高警惕,避开可能存在的陷阱。首先,要查明医生资质和网站是否经过认证。上网做健康咨询时,首先要核对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医师资质、有无执业证。这些信息都可上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查询"栏目,输入相关人名查询以辨真伪。其次,如果遇到热心荐药荐医者,应该多留个心眼。正规医院的医生接受网络咨询时,一般只提供治疗原则、做些健康知识普及,不会随便推荐具体的药物,更不会动不动就答应给"优惠",说病人一定需到哪个场所做治疗。再次,警惕夸大疗效的宣传。虽然现在的医学越来越发达,但有很多疑难病仍无法解决,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患者及亲友在网上咨询时,千万不要迷信声称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攻克世界难题的宣传,以免落入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