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方立)行人情是礼节应酬活动,不知何时演变成了今天这样名目繁多、礼金攀升的状况。年关将至,近日一次朋友聚会,又听热议人情的那些事。
人与人之间联系中的本能感觉,人与情的结合,称为人情。又因为是人组成了世俗社会,所以,人情也叫世情、世故,便有了人情世故。正因为人情世故的原因和理由,人与人间的喜事、悲事就有了祝贺和安慰的人情行为。最初,人们只带点小礼物表示心意,后来就升级成用礼金示意,俗称“行人情”。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行人情主要是婚礼,因为收入和物价的原因,农村只是几毛钱的事,城里也不过一元钱,即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机关单位结婚行情还是两元钱,一大张红纸写满了职工名字,再写上合洋多少、购礼品毛毯、被面、热水瓶等。之后,随着工资和物价上涨,行情提到了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近年来兴送礼金(搭份子、份子钱),一百元、二百元、甚至五百元或更多。
丹凤一位网友在网上抱怨现在的人情名目太多,他说,现在结婚、升职、调动、考学、当兵、搬家、娃满月、过生日等等,都要给行人情。有人统计,在商洛行人情的种类少说也有十多种。笔者对普通人群行人情作过随机调查,机关单位一般职工每年行人情2011年平均为三千多元,2012年超过了五千元,其中最多的达到一万二。
人情世故,礼尚往来,无可厚非。但对于一般人家来说,如果人情支出超过了年收入的5%,就会为人情所累,试想一下,我们很少一年拿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保险,因为需要花销的地方实在太多,但为了面子,人情一定是要行的。再来看看普通人家过事办宴席,现在商洛市区包席加烟酒一桌大都超过一千元,再上点档次,突破两千元的也不奇怪,坐满十位一席每位一二百元支出,一家一位基体持平,不说主家劳累,除了还个人情,就是给酒店赶了个快。若一家三口赴宴、不满十人开席或来一帮“酒神”,自然是要超支很多的,何况商州还兴起“前三天”吃烩菜。一位商州区的朋友给我说,你应写一篇叫“打倒大烩菜”的稿子,最先我没理解,现在我明白了。受人之情,理当还之,你来我往,“情”债累累。
当然,也有想方设法、寻找理由“办事”的,也许有人因此而生财生面子的,那肯定不是普通百姓,要不这行人情的名目怎么能越来越多、礼金越来越重。网曝一富豪嫁女,花销过亿元,好不气派,这一亿元花费要是省出一半来,不知能让多少贫困人口生活无忧。
无意贬低风俗,并非夺人之美,只想关注百姓心愿——移风易俗。正如本期刊发的《自行车婚礼》,两个大学教师的婚礼,不用豪车,而是30人的自行车队迎娶新娘,这不仅是对婚礼攀比之风的批判,也是对人类环保的贡献。有人建议精减和多元化行人情的改革,如机关单位集体行人情替代职工个人行人情,仅限于职工婚礼,单位拿出千元向新人祝贺,职工参加婚礼仪式,不参加宴请。职工父母逝世后,单位可送慰问金慰问。过生日、晋级、乔迁等其他人情均不集体组织,为“民间”活动。商洛兴起过三十六的二十年的历史了,但恶俗怪异的扮像不值得提倡。
曾有一位调离我市的市级领导,其老人过世后,他在村口张贴感谢信,感谢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及亲朋的关心,对前来悼念的客人,只留下送来的挽帐、花圈、香、蜡、纸,拒收礼金,否则不准入村进门,他被评为“全省优秀公仆”和“全省廉勤兼优的领导干部”,我们为这样的领导叫好,为他荣获的荣誉而骄傲。洛南东路部分乡村葬礼方式更是值得借鉴,他们安葬完逝者当日,即换白对联为红对联宴请亲友众邻,简化逝者一周年、三周年纪念活动。
简化繁琐的人情,也减轻了礼尚往来的重复劳累,这不完全是花钱的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多一点轻松,就少一点压力,就多一点享受幸福的时光,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