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洛:戏剧之乡后继乏人 文化遗产

商洛:戏剧之乡后继乏人

2013-03-21 09:08:03


《屠夫状元》剧照


《月亮光光》剧照


《夫妻观灯》剧照


《六斤县长》剧照

  商洛日报讯 (记者 吕丽霞)商洛钟灵毓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个世纪,由商洛剧团创作的《夫妻观灯》《一文钱》《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等优秀剧目唱红大江南北,为商洛争得了“戏剧之乡”美誉。说到“戏剧之乡”,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那充满清新活泼、散发着陕南山野气息的商洛花鼓和质朴明朗、感情表达细腻的商洛道情,而这两种代表商洛戏剧特色的剧种先后被列为国家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商洛文化绿洲的代表品牌。

  大浪淘沙出真金

  在我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戏剧,而这些戏剧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都是经过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流传下来的精品。这些戏剧无论从语言表现,还是音乐编排,乃至音腔唱调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下,慢慢地融入当地人的血脉。长期以来,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都是商洛人的一道精神盛宴。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商洛花鼓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花鼓戏是清光绪年间由湖北传入境内。当时湖北遭遇了数十年未有的大水灾,许多灾民便通过打花鼓卖唱的形式到处飘流,花鼓调传至商洛后,与当地流行的山歌、小调融合,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胡小调,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动听、朴实之风格的地方小戏。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民间艺术,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角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被称为山地上的一朵奇葩。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商洛道情起源于我国道教化缘时的诵经调,是陕西道情的始祖,自唐代以来就广为流传。新中国诞生后,这一古老而蕴含丰富的剧种显露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商洛道情最初以皮影戏的艺术形式进行演出,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加工和提炼,现在已能表现大型剧目、并能充分表现各类戏剧人物的内心情感。在众多新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商洛道情《一文钱》《农家媳妇》等大小剧目相继问世,到目前商洛的剧作家创作改编演出大小道情剧数十出,商洛道情被誉为“最具潜力的艺术剧种”。商洛道情风格独特,表现力丰富,渲染力强烈,它音乐丰富,旋律质朴,语言真切,贴近百姓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011年,商洛道情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珠璀璨耀商洛

  解放后,商洛剧团成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商洛剧团多次组织人力,深入调查研究,挖掘整理,经过不断革新扬弃,大幅度提高了商洛花鼓和道情的表现力,打造出了一批精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为商洛赚取了“戏剧之乡”的名号。这些精品犹如一颗颗明珠,以它闪耀的光芒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戏迷。

  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是由刘安民改编的一部花鼓戏。戏中讲述了党秉中为保护国宝“夜明珠”惨遭奸臣杨猎所害,其妻朱氏携子带女金龙、凤英匿宝避隐商洛山中,数年后金龙改名朱文进赴京应试,途中冻饿昏死在雪地被屠户胡山所救,并结为金兰。党金龙金榜题名后认贼作父,并将亲母踢落灞河,胡山又将朱氏救回认作母亲,朱氏将夜明珠交与胡山,胡山因献宝有功而被封官,他惩处了奸贼杨猎和认贼作父的党金龙,并与党凤英结为美满夫妻。该剧1979年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荣获陕西省剧本创作甲等奖,被誉为“商山明珠”,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移植上演,后被拍成电影。

  《六斤县长》是市剧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出的一部商洛花鼓戏,该剧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写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还有一部分人想富而富不起来需要扶贫;批评了一些人认为:“包产到户,闲了干部;责任到户,各给各富”的错误思想,塑造了县长牛六斤这样一个党的好干部形象。1982年参加全国现代戏年会演出,引起极大的轰动。此后进北京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

  《月亮光光》是2003年排出的一部新戏,讲述的仍是商洛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城市深处、教授女儿林怡芳,在动乱年月流落大山深处,为结绳记事的夜空带来星光,人们把她捧为月亮……日月递嬗,流年逝水,怡芳多次想走出大山,寻找亲人,奔向新的生活。大山的恩,大山的情,牵动着怡芳的心。一次次心灵的撞击,一次次痛苦的抉择,她终将自己的命运同山民和孩子们的命运融为一体,恰如一轮望月发出明媚的光亮。《月亮光光》参加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作曲、表演等8个单项奖。同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同年十月晋京参加国庆55周年献礼演出。

  1959年推出商洛道情《一文钱》,作曲刘浩智首次运用商洛道情将该戏谱写成功,剧中讲述了秀才史书穷困潦倒,向财主林色借贷。林色不借钱将史书推倒于地。史书坐地一转身拾得一文铜钱,两人争夺一文钱,林色抢得,史书追赶要钱,林色急吞钱入腹,史书气急败坏,告于县衙的故事。赴省演出成功后,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舞台戏曲片,成为商洛地区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地方戏曲作品。

  此外,还有《夫妻观灯》《小官小贩小教师》《农家媳妇》《月亮河》等一批作品,每一部作品都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观众,打响了商洛花鼓的品牌。

  看演出一票难求

  商洛剧团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建团以来,任宏谋、陈正庆、田井制、沙东彦、刘安民等一批编剧编写出了一部部具有商洛风情、反映众生世界的好剧目,吸引了傅文民、高符中、吴于、冯国喜等老一代有名的导演,也培养出王桢、吴秀莲、傅文民、费庆民、陈淑敏、王海青、王相明、田朝霞等一批表演技艺精湛的演员,成为唱红大江南北的“台柱子”。在他们的努力下,建团55年来商洛剧团已上演剧目370余部(节),上演创作、改编剧目近80部,平均每10年就有一部好戏出炉。

  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好戏不断,商洛的花鼓戏、道情深受群众喜欢,商洛剧团演出,基本上也是以花鼓、道情戏为主。商洛市剧团团长田朝霞至今还能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每年几乎有大半年都在乡下演出,一个乡、一个村的跑。寒冬腊月,冷风直往人身上钻,风中挟带着沙子,演员张嘴唱戏嘴里都是沙,可观众坐在寒风中就是不肯离去。农闲的时候到边远的山村去演戏,看着地势偏僻,没有多少人,到了晚上,群众都打着火把翻山越岭来看戏了,从远处看去,一条条长长的火龙,煞是壮观。到了戏场,群众地上坐的,树上骑的,还有麦秆堆上坐的,到处都是人。

  编剧刘安民谈到,那个时候,身在剧团工作的他们,亲戚朋友看戏他们都要排队去买票,有时候一排就是一整夜。下乡演戏经常场内爆满,出现踩踏事故,要让当地的民兵来维持秩序。记得他们有次下乡演出,归来时经过一个乡镇,当地干部把他们拦在路上,质问剧团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在他们这儿演出?剧团工作人员答道,你们这儿乱,秩序难维持。干部说,没事,我们来组织。当晚虽然抽调了许多民兵,但人们一听说演戏,挤满了全场,还踩死了4个人。

  在商洛,商洛花鼓和道情等戏剧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外界商洛花鼓名声大躁。1979年《屠夫状元》汇演时,在西安演出了3个月,群众争相传颂,托人买票看商洛的花鼓戏。当时的全国剧协主席专门赶来看戏。《六斤县长》从商洛演到省上,最后一路演进了北京,还专门为中央领导演出,演职人员还受到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的接见。《夫妻观灯》在省上文艺会演中轰动戏剧界,不久又被拍成电影,发行全国。《月亮光光》推出后,先后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数百场,并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出,赢得广泛好评。商洛道情《一文钱》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拷贝发行至东南亚各国,成为商洛戏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许多戏剧界人士谈起商洛的花鼓、道情名剧仍是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特色剧种趋衰败

  继《月亮光光》之后,近几年来,市剧团又打造出了《红袍》《月亮河》等几部大戏,但在全国戏剧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商洛花鼓和道情不可遏制地走起了下坡路。

  地方特色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市剧团是最重要的载体。半个多世纪以来,市剧团一路坎坷,经历了好几次兴衰起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剧团开始不景气,一些演职人员开始走穴,到南方的茶馆、歌舞厅去唱歌,造成部分人员的流失。2011年市剧团一下子退了42个人,目前团里只剩下59个人,团里的一批中坚力量全部退休,使得这个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团队受到了重创。

  谈起剧团目前的现状,作为商洛花鼓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朝霞不无忧虑。她介绍,目前团里最大的问题是主创队伍空缺。打造出一部戏剧,要有编剧、作曲、导演、演员、舞美等多方协调才能打磨完成。由于商洛花鼓和道情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其语言表达方式,曲调唱腔都是来自于商洛群众生活之中,编剧、作曲就要了解剧种,了解商洛的风土人情,熟悉群众语言和音乐元素、喜爱花鼓道情等等,但目前编剧、作曲后继无人,剧团没有主创队伍,这对商洛特色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其次,剧团一些工作人员谈到,目前剧团演员、乐队也出现青黄不接、人员不足的现象。行内有一名话,县长好找,演员难挑。一个好的演员,要有好脸蛋、好身材、好声音,还要有好的演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多演员都是从少年时练起,然后在台上磨练十年八年才能“念、唱、走、打、舞”样样都拿得出手。而目前市剧团42岁以上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基本退休,只留下一批年轻人,经验不足,人员不足难以排出大戏。

  再次,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田朝霞说,“现场看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部戏的打造,前期投入巨大,平时演出的成本动辄上万元,这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商洛而言,很难负担得起。

  同时,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在商洛,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听着商洛花鼓和道情长大的,早些年也曾买票看戏,但近几年,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群众已经没有花钱看戏的习惯。2010年春节,市剧团尝试性地卖票演了两场戏,每张票售价两元,结果两场戏共收入800多元钱,连电费都包不住。一方面政府没有经费投入,一方面市场不景气,演戏只会亏本而不赚钱,因而剧团不能排也不敢演戏,更不敢出新戏,传统的剧种也就慢慢地走向衰败了。

  传统的特色剧种的衰败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传统戏剧进度慢,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年轻人不喜欢;比如,内容陈旧,鲜有紧跟时代的作品,很难与观众产生共鸣;比如,宣传不到位,大家不能真正地了解这些传统戏剧,对传统特色戏剧的传承引起足够的重视等等。

  谈起商洛花鼓和道情目前的现状,老一代戏人都觉得惋惜不已。商洛花鼓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辛书善说,他为商洛花鼓作了一辈子的曲,如今后继无人,眼看着这个剧种就要失传,遗憾得不得了!商洛道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浩智也为商洛道情目前的状况感到惋惜,老人不住地叹息,我们不在了,这些传统的东西还能延续下去吗?

  拯救遗产任重道远

  目前,拯救商洛特色戏剧,拯救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几年来,田朝霞带领着市剧团一班人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也做了一些努力。2010年,排出了古典大戏《红袍》,2011年排出了新戏《月亮河》,2012年把《月亮光光》进行了重新打磨。他们还想把剧团的小剧场腾出来,每个周末进行售票演出,培养观众群,让年轻的演员上台锻炼,尽快成熟起来。另外,寻找好剧本,打造新戏,参加省上的第七届文化艺术节,让商洛的花鼓和道情重现活力。

  同时,老一辈戏人们也都在为特色剧种的传承做着努力。编剧刘安民退休十几年,每天都呆在家中,把以前的剧本录入电脑,不断地打磨,还写出了好几个剧本。辛书善2001年退休后,只要剧团出新剧,他都不辞劳苦地帮忙作曲,十多年里有求必应,2007年老人还编辑出版了《商洛花鼓音乐集成》一书,为商洛花鼓音乐的传承留下资料。八十多岁的刘浩智把自己一生的道情作曲搜集整理,输入电脑,希望自己能为后人留下资料。他们也密切地关注着商洛花鼓与道情以及市剧团的现状,为拯救商洛特色剧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案,奔走于相关单位为商洛花鼓与道情的传承和发展“鼓”与“呼”。另外,还有一批老年戏迷,一批关注商洛传统文化的群体,也在关注着这些本土本色的传统文化,纷纷给各级政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 相关阅读
  •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京剧,城市的文化经脉

      我毕生钟爱和从事的事业——京剧艺术,其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京剧第一次进入上海是在1867年,当时引得全城轰动,市民争相观看,一睹为快。1876年,上海《申报》正式刊出“京剧”之...

    时间:09-19
  • 我省戏剧文学创作再丰收 阿莹获曹禺戏剧文学奖

      《米脂婆姨绥德汉》剧照 由陕西省戏剧家协会推荐,我省剧作家阿莹创作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9月6日,在曹禺故里—&mdash...

    时间:09-07
  • 伦敦奥运大猜想:罗伯特最戏剧 刘翔悬念最大

      最没谱  英女王 点燃主火炬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方式和主火炬手人选,像往届一样成了“最高机密”。英国BBC日前为此做了一期专题节目,打进热线的读者纷纷拿出自己的创意,不过有一位市民的&l...

    时间:07-27
  • 我市举办戏剧之乡戏曲名家演唱会

      本网讯 (记者 贾书章)5月18日晚,在市中心广场商洛市影剧院前,彩灯闪烁,鼓乐喧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志贤、副市长刘荣贤、市政协副主席王书正等市上领导和近万名市民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我市纪念毛泽东...

    时间:05-21
  • 戏剧田园的守望者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

    时间:02-29
  • 商洛市全力打造精品力作 努力为戏剧之乡增光添彩

      本网讯 (吴晓来) 商洛素有文化绿洲之称,近年来,围绕打造商洛文化品牌,商洛文化改革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来自戏剧之乡商洛的现代花鼓戏《月亮河》...

    时间:10-31
  • 《堵车》用戏剧化台词诠释 疯狂获赞“第一奇片”

      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天津华唐文化、北京奇新世纪影视、浙江世纪风采、昆明博奥投资联合出品的都市动作喜剧大片《堵车》将于10月14日登陆全国院线各大银幕。电影于日前进行了试映会,观影后有观众直言《堵车》堪为...

    时间:10-16
  • 陕西省第三届校园戏剧节开幕

      据新华网西安6月16日电(记者梁娟)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厅等共同举办的“陕西省第三届校园戏剧节”15日在西安邮电学院开幕。  据了解,本届校园戏剧节以大学生戏剧演出为主,分为艺术...

    时间:06-16
  • 德国第12届国际戏剧节开幕

      新华社柏林6月30日专电(报道员周谷风)德国第12届国际戏剧节6月30日在鲁尔区拉开帷幕。到7月17日为止,约4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将向观众呈现32场国际水准的剧目。  由于恰逢“鲁尔2...

    时间:07-01
  • 刘若英个唱舞台呈现戏剧感 将与16年前自己对唱

      影视歌三栖明星刘若英即将于5月29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自己第五轮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北京站演出——脱掉高跟鞋北京演唱会。与同门师兄五月天演唱会开票火爆的状况相比,奶茶刘若英演唱会的门票销售显然后劲...

    时间:05-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