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组村民张孝华家也有几棵柿子树,他家的柿子虽然已经夹了,但提起夹柿子、卖柿子的经历,他满脸无奈地说:“我们村离镇上远,没有多少人愿意专门来村里收柿子,没有人来收,柿子夹下来又不能放,只能自己骑车到镇上找收购的人。这都不算啥,这夹柿子可是个危险的活,高处的柿子都得上树夹,柿子树枝比较脆,不小心踩空了从树上掉下来的人多得是。柿子卖不下几个钱还得住院花钱,所以现在不夹柿子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夹是怕人家骂我懒哩,说实在的再过几年夹不动了也就不夹了。”
椒园沟村的村主任李满堂指着沟口山坡上的几棵柿子树对我说:“你要是愿意去夹,尽管去夹,那些柿子都没人要了。”柿子红了,却只是成了一道乡村风景。
美味的柿子制品
“小时候,我妈经常给我做柿子炒面,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太美味了。”一回想起柿子做成的炒面的味道,80后村官屈涛涛便忍不住大加赞赏,“每次一吃就粘得满嘴都是,牙齿上到处都成了红色,一口又一口越吃越香,胃里、心里也越吃越暖”。
柿子不仅美味,而且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涩,可以润肺生津,降压止血,也可以用于肺燥咳嗽、咽干痛、高血压的辅助食疗。吃柿子可以清热止咳,用柿子制成的柿饼上的柿霜清热润燥、化痰止咳。柿子中的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新鲜的柿子含碘量很高,甲状腺肿大的患者食用柿子有一定的益处。但新鲜的柿子不易保存,除过将采摘的柿子卖给商贩运往外地出售,余下的柿子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将其做成各种吃食,比如加面粉或包谷面做成柿子饼、柿子炒面,或者将柿子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制成柿子醋,还有就是令商洛柿子名声大噪的柿饼。
用柿子制作而成的柿饼,不仅香甜可口,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在我市某些地方如今还有过年吃忍柿的习惯。可见柿饼的历史悠久,同时它的美味与健康也深入人心。商州区孝义镇以制作柿饼而闻名,村民吕志民说,就连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都说不清孝义柿饼的由来。
吕志民告诉记者,制作柿饼的工序较简单,村里的人都会,大致可分为去皮、晒干、上霜三个环节。柿子摘回来,选用肉质坚硬、品相端正无核的留蒂去皮,置于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农家一般选择在前后房檐,这样既节省地方还避免雨淋。自然晾干至外硬内软后,取下来,在缸中一层柿皮,一层柿饼的反复叠放至满缸并封盖,最后将缸放在阴凉处放置一段时间即可。制作柿饼的关键在上霜,柿饼上霜与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低,上霜越好,切忌不要让柿饼见光。上了霜的柿饼,甘甜酥脆,耐运耐贮。
“但是现在村上已经很少见人大量做柿饼了,没人要,只做一点送人或者留给孩子。”吕志民说。
开发乡村摘柿子游
11月中旬,记者的一位朋友从青海来访。第一次来商洛的他在二龙山水库沿路山坡上看到一树一树的柿子很兴奋地告诉我:“你们这里的柿子长得太好了,你看红彤彤地满树都是,让人垂涎欲滴。”我想起了椒园沟村主任的话,便半开玩笑地说:“你要想吃随便摘,现在还没有采摘的基本上代表主人已经放弃这一树美味了。”他听过之后极其惊诧,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好的柿子会没有人要。我解释到,因为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家里留下的老人和孩子无法完成采摘工作,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而柿子的市场价格无法满足人力资本的投入,所以人们采摘柿子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他思索了很久,告诉我:“那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农民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采摘柿子,但是城市里的人们却对柿子很稀罕,希望在城市里也能吃到这样的美味,那么就可以以柿子开发乡村旅游。你想,这山里秋天直至初冬的景色多美,很多大学生、上班族正愁周末没有郊游的去处,在论坛上发帖吸引城市里的游客来采摘柿子,同时还可以看景放松心情,而这对当地的消费还可以有一定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