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声、焊声、劳动号角声,声声吹响加快发展号角;党心、民心、干群一条心,心心凝聚转型升级力量。”这是商南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年伊始,商南县便使出了一套刚猛的组合拳,抓产业、上项目,全力打造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版。
商南县在大力发展本土企业、不断激发内生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的“助推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年来,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278个,引资287.58亿元;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2.37亿元上升到2012年3.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8家,达到20家。
如今的商南,设施完善,环境优越,枝叶茂盛的“梧桐树”引来了一只又一只“金凤凰”。延长石油、西北有色、陕西国电、山东黄金、平煤集团、新疆鑫鑫等全国500强企业及珠海万力达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纷纷落户商南,为商南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了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配套,形成企业的聚集效应和产业洼地,商南在全县设立四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把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按照优势产业集聚、骨干企业集中、发展方式集约的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园区吸引力、承载力大提升。有针对的引导企业合理布局,把关联配套的企业设置在一起,使之成为新型工业的聚集区、经济增长的带动区。其中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商南县工业园区,占地10平方公里,园区在产业定位上,大力发展现代农副产品、矿产品、高科技新能源和现代物流业等四大核心产业。目前已有天津凌清工贸有限公司、深圳振宇九阳有限公司、陕西秦裕木本油有限公司,商洛运通商贸有限公司、陕西宏润集团、上海友兰投资有限公司、河南众燃新能源有限公司、南阳卓越集团、深圳森源泰科技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在园区投资,随着这些企业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固定资产已投入32.3亿元,年工业产值达11亿元。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转型,该县出台了企业发展创新奖励政策,提出企业发展的“三个转变”。一是引导企业创名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建自己的品牌,提档升级由配角向主角过渡,由单一产品向成套、成系列、创名牌转型,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坚决抵制“三高”企业落户,牢牢把握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战略定位,培植新型产业和引进特色产业,有选择地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实现由“全民招商”到“选商选资”的转变。三是在继续加强引进设备、资金等硬件的同时,加强对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知识产权等软件的引进,增加企业发展的后劲,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的转变。在“三个转变”理念的指导下,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2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香港虎之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警用民用光电设备制造、深圳浩瀚源有限公司投资的“3C”数码产品制造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顺利落户。
为了充分释放资源效应。商南县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域内现有企业,积极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群体,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扩能升级等有效途径,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用高新技术推动向优势产业延伸,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在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向集群集中,做大做强,创优品牌,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型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资源加工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延伸产业和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产品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