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王 军 武加正)今年以来,我市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的特色渔业发展思路,把“绿色生态渔业、旅游观光渔业、特色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全市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以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为主的特色渔业正在蓬勃兴起,对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养护资源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坚固支点。
按照省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发改、农业、水务等部门提出了“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特色渔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循环发展”的工作思路,4个县政府出台了适合本区域的支持渔业发展政策措施,洛南、柞水两县财政分别拿出200万元和100万元,用于支持渔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扶持。近3年间,全市累计渔业建设投资超过1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2000多万元。
我市努力做好发展现代特色渔业的服务工作,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增强渔业的综合生产、科技创新、资源保护能力,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和品种结构,瞄准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山区冷流水养殖、稻藕田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特色渔业,依托大鲵资源优势,引进虹鳟鱼、金鳟鱼、鲟鱼、泥鳅等名特优品种,促使优质品种市场份额由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名优水产品在市场销售日益旺盛,大鲵、虹鳟、金鳟、鲈鱼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一批特色渔业产品备受老百姓的关注,各渔业养殖基地和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名优水产品基地养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313吨,增长11.5%;渔业经济总产值6805万元,增长21%;渔业人口人均纯收入10586元,是种粮农民收入5425元的两倍。全市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基地32个,养殖大鲵5万尾以上,繁殖大鲵1万尾,3家企业取得经营利用资格;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5个,养殖面积1.5万平方米,年产冷水鱼25万公斤;建设藕田生态渔业示范点两个,养殖面积600亩,投放鲤鱼、草鱼、鲫鱼鱼种60万尾,取得了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不断加强洛南大鲵和丹江武关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新设立1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区保护区,在武关河增殖放流大鲵苗1000尾,促进大鲵资源恢复,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