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用工登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找工作的人都是抱着“今天有活今天走,明天没活继续等”的心态,就图着临时工工资高、自由的好处,几乎没有人想过通过登记找工作。为了让务工者适应市场化需求、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就业局还深入到乡镇,对有就业意向的农民在实践技术方面进行分批分期培训,并将他们的信息发布到网上,试图进行雇佣对接,但由于多数务工者文化程度不高、年纪较大,对学习技能并没有多大热情,所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市城管局郝光洲队长介绍,为了解决务工者自行车、摩托车乱停乱放的难题,他们专门规划出停车场,专门供务工者停放车辆,并且实行进出口分开,以保障务工人员和进入公园休闲的市民的安全。为了维持劳务市场的秩序,相关部门还派出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巡逻检查。
马路劳务市场是雇佣双方自由形成的零工市场,对缓解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马路劳务市场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到道路交通和环境卫生,不仅需要持续有效的整治,还要从根本上提升用工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可喜的是,记者已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将在东龙山下建设一个正规的劳务市场,目前已进入征地规划阶段。届时,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用工市场将会真正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马路临时市场这一困扰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已久的城市管理难题将会在州城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