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商洛日报 读 者 谢云涛)随着陕南移民搬迁及农民工进城步伐的加快,不少农民搬进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适宜的中心镇或城区居住。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年轻人住在新建的搬迁房或者城镇,而他们的父母在家种地或者在外打拼,不仅要给子女供吃供穿,还要给他们钱花。年轻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劳而获的舒适生活,这就是被称之为的农村“啃老族”。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啃老族”与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产生农村“啃老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存问题不再显得迫切,“啃老族”依靠“啃老”还能维持一种不高不低的生活;其次是就业压力的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村“啃老族”找不到一份合适而体面的工作,而他们又不愿向其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再次也是一种信仰的缺失,他们缺乏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甚至对自己起码的责任感,是一种精神相对麻木的群体。最后也反映了教育的缺失,这部分人义务教育不普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将他们拒绝在受教育的圈外,多方面原因将他们游离于社会之外。
农村“啃老族”可以“啃”得了一时,总不可能“啃”了一辈子。解决农村“啃老族”现象刻不容缓。首先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大做强农村“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及“技能培训”等劳动力技能培训。其次要多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舞台。最后要在社会舆论、道德法制、维权保障等方面支持父母,反对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啃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