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李小龙 王 涛)每年4至6月,在商山洛水间总会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蜜蜂为伴,他们追逐着花期过日子,他们就是来自外地的养蜂人。

每天早晨,朱晓冬都会给蜜蜂做例行检查。
槐花引来养蜂人
5月6日,记者驱车沿312国道向西行驶,一路上每隔几公里就会看到,一顶帐篷、一排排蜂箱、漫天飞舞的蜜蜂以及养蜂人的身影。车子刚过麻街岭隧道,我们就看到路边的槐树下,有两个人正在蜂箱间忙碌着,便走上前去,想近距离探访一下养蜂人的生活。
在搭建的简易帐篷附近,上百个蜂箱整齐地排列着,周边有很多香气四溢的洋槐花。见有人来,正在劳动的一名养蜂人向我们打起招呼。
“我们大都在五一前后来到商洛,有河南的、湖北的、四川的。”养蜂人朱晓冬告诉记者,他是湖北荆州人,今年46岁,结婚不久就跟着妻弟、姑父学会了养蜂,从事这一行有十多年了。朱晓冬说,他们一般会在商洛待半个月,等槐花花期过了就会离开,前往甘肃庆阳,追赶柑橘的花期。
记者在朱晓冬搭建的简易帐篷内看到,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一张床和一台小电视,门口摆放着一桶桶蜂蜜。边上还停放着一辆摩托车,养着一只鸡,一台太阳能发电设备。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再有就是一些做饭的简单炊具。“天气好,蜜蜂忙着采蜜,我们就要忙着收蜜。”朱晓冬说,晚上了轻松点。
与蜜蜂近距离接触
在得知来意后,朱晓冬递上两顶带着纱网的帽子,自己却什么也没戴,带领我们走向蜂箱。“这个还是你戴吧,我们就不进去了,你不戴小心蜇着了。”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蜜蜂,记者心里还是挺害怕的,因为小时候被蜜蜂蜇过,那个疼痛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朱晓冬安扎在商州麻街的养蜂场
“没事,我不戴,一般情况下,动作轻点,它们不会蜇人的,除非你惹了它。”朱晓冬就这样没带任何防护措施,将我们带进了蜜蜂的世界。
透过纱网,我们看到朱晓冬首先打开蜂箱的盖子,从露出的蜂箱里取出蜂皮,仔细的看着上面的蜜蜂。“每天早上,都要先检查一下里面有没有病、伤、死掉的蜜蜂。”朱晓冬边干活边说,不时的有蜜蜂落在他的头上、脸上,却一点事也没有,这时我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也掀起了帽子边垂下的纱网,一会就有蜜蜂落到我们的脸上、胳膊上,感觉痒痒的。“可以点一支烟,蜜蜂怕烟。”看到我们还有点害怕的样子,朱晓冬说道。
赶着花期奔波各地
一年里大半年都是在外漂泊,哪里有花就赶往哪里,这就是养蜂人的生活状态。“养蜂人都有自己的采蜜路线。”朱晓冬说,每年根据季节的变化、气候环境的变化,养蜂人都要奔波在全国各地追赶花期。“我们从4月份开始离家,先到河南南阳,再到陕西商洛,然后甘肃庆阳,再去南方一些地方。”朱晓冬说,一般是4月离家,追着油菜花、槐花、甘菊花、紫云英花,8月份回家,但有时要赶茶花的花期,就直到11月才回家。
一年下来,要辗转好几个省份,也就代表着一年要搬五六次家。朱晓冬说,搬家其实是最累的,必须要赶夜路,因为蜜蜂晚上回蜂箱,白天出去采蜜,如果白天赶路,蜜蜂会损失很多,所以必须在第二天天亮安顿好下一个蜂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养蜂人最大的任务就是放蜂采蜜,所以无论是天涯海角,只要有花儿盛开的地方,就会有养蜂人的身影。”朱晓冬笑着说,所以走到哪里,就把家带到哪里。“你看,我们还养了一只母鸡,有它给我们下蛋吃。”朱晓冬指着拴在帐篷边上正在吃草的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