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

2016-02-04 08:58:1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王蒙说,回家过年,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上坟祭祖。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在老家商洛却无比的庄严肃穆,因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因此每逢除夕,家族的男丁都要集体去上坟祭祖,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年就意味着团圆
  “有老人在家,儿女就必须回家过年。”这是41岁的张荣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
  供职于陕西交通运输集团的张荣,已经在西安工作了7个年头。因为工作和孩子上学等原因,他将自己的小家安在了西安。但是每年年三十,无论多忙,无论夜多么的黑,他一定会携妻儿赶回丹凤棣花镇西三塬村的老家。见到白发苍苍的父亲母亲,拉起那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已经布满老茧的双手,这,才算完满。
  张荣告诉记者,今年70多岁的双亲育有5个儿女,如今他的兄弟姐妹日子过得富裕和美。但不习惯大城市生活的二老却坚持留在老家,种菜养花,时时盼望着孩子们笑着闹着走进家门,一家团聚。

带着一身疲惫,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回家了。

带着一身疲惫,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回家了。

  张荣回忆说,小时候的他聪明又淘气,夏天常常邀一群小伙伴跑到水库里去游泳,也没少给父母惹事添麻烦,“如今我成家立业了,再回想起小时候父母亲的包容与呵护,深深感觉到父母的不容易。”张荣说他们3兄弟约定,过年一定要聚在父母身边。而年迈的父母,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体贴周到,吃的喝的早早准备的妥妥当当,前院后院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小孙子的红包都一个个排好等着娃娃们回来了亲手送出去。
  老家,老家的父母给了在外拼搏的游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回到老家,那熟悉的乡音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符,那熟悉的笑脸是能暖化人心的阳光。今年春运,张荣正好被暂调商洛站工作,回家过年的路程更近了。但张荣说,年里他也有遗憾,那就是很多儿时的伙伴、熟悉的亲戚很多人都不能回老家团聚。“现在社会发展了,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可以理解。但在我心里,总希望再能和儿时的伙伴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再体味儿时的那种年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过年早早归
  2016年新年的归途,对于李春丽一家来说算是多年里唯一的一次早归。
  今年30岁的李春丽是商州区大荆镇李村人。20岁出头,她与同村青梅竹马的丈夫喜结连理,随后便一起外出打工。近10年间,他们去过南方沿海的发达城市淘金,也在风景优美的江浙一带为生活拼搏。那些年间,为了多拿一点工资,他们常常选择过年留守在车间里度过。而遥远的商洛老家,父母公婆面对空荡荡的家既心疼自己的孩子,又免不了有稍许失落。
  奋斗多年后,李春丽夫妇终有一些积蓄,此时儿子的降生让他们重新思考起自己的生活。他们盘点着积蓄,下决心在离商洛最近的大都市西安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样,每年过年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心愿总算可以实现了。
  如今,李春丽自己做着童鞋生意,丈夫也有了自己稳定的事业。公公婆婆时常在西安帮他们照看刚读幼儿园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美美。但是老人总是眷恋着故土,过年更希望一家子兄弟姐妹在老家团聚。“我妈60多岁了,总放不下她的土地。她喜欢和家乡的人住在一起,喜欢吃自己种的菜。不喜欢大城市的吵闹和空气。”李春丽说,今年她早早结束了生意,和丈夫带着孩子提前两周回老家,就是希望能好好陪陪老人。自己的生活好了,是该孝顺老人的时候了。

  • 相关阅读
  • 团年饭 打包回家吃好处多

      束继泉   春节近了,团年饭的香味,越来越浓了。不少酒店推出价格不等的年饭礼品装,回家一加热就是一桌丰盛的团年饭。业内人士称,80后、90后的家庭消费需求,已经开始向买加工品、半成品和成品转化。   ...

    时间:02-04
  • 文明节俭成柞水过年新风气

    春节临近年味浓。与以往不同,节俭朴素的风气在热闹欢庆中给大家带来了全新感受。“今年过年家里不买那么多肉了,够吃就好,鞭炮买的比较少。”正在柞水县东信国际购物中心地下广场买菜的市民方霞说。今年春节,以节俭为主题的过年方式逐渐成为柞水市民的一种新风气。 ...

    时间:0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