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子镇围绕打造商洛城市副中心、商丹循环工业经济核心区、陕南循环工业重镇和交通物流仓储示范镇的目标,先后启动实施各类建设项目58个,竣工投用46个,完成投资达21.24亿元。
——竹林关镇围绕打造水乡古镇、美丽村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秦岭特色小镇目标,强化桃花谷园区、江北移民新区、竹林关古镇、州河北林业示范园、两河水文化开发等五大板块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11.65亿元。
——漫川关、云盖寺、凤凰、棣花4个文化旅游名镇按照“构建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实现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的建设思路进行建设,传统风貌得以显现。据统计,4个文化旅游名镇五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11.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4亿元,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的品牌效应显现,4个镇已成为市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第四,培育产业是支撑。
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聚集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带动重点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指导各镇依据自身资源秉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观光农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镇域经济核心。
一方面将重点镇建设与产业园区、移民搬迁、脱贫攻坚进行有机结合,依托工业园区,引导帮助搬迁群众优先在园区和产业基地就业,鼓励群众置业创业、致富发展,既解决了群众的就业生活问题,又促进了镇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商铺门店、农家旅馆、精品民宿和农家乐集群,开发了传统工艺、青铜器、手工粉条、挂面、豆腐等一系列地域特色浓厚的旅游产品,初步实现了小物品代表大形象、小工艺展示大文化、小产品推进大产业的目标。
目前,比亚迪、跃迪新能源汽车、商洛发电厂、延长氟化硅、商山物流、漫川人家私家园林、云盖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棣花之都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我市相关镇,为各镇增添了新的发展动能。2016年7月下旬,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专门派出专家组来我市漫川关镇调研特色镇建设,将从国家级层面对我市特色镇建设进行倾斜支持。
第五,机制创新是动力。
各县区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策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城镇建设同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项目捆绑,创新机制,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资金和征迁难题。
第六,群众参与是源泉。
人民城镇人民建设,建好城镇为人民。
推进城镇建设,不仅要靠产业来带动,靠项目来支撑,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推动。
近年来,在市政府和省住建厅的精心指导下,商洛市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引导,扎实做好“五个一”工作,营造城镇建设浓厚氛围,全市上下无论从决策层到各个管理部门,还是普通市民都充分认识到了建设城镇、经营城镇是实现我市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强化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冲破一切防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小城镇建设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