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芝扣肉

商州大烩菜
商芝扣肉
欲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最快捷的方式是从舌尖上开始。
我的故乡在秦岭南坡的丹凤县,商芝扣肉是故乡的一道传统名菜,由当地产的野菜商芝佐以新鲜猪肉烹调而成,以香酥可口、油而不腻而闻名。
传说秦朝时,“四皓”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从古长安翻越秦岭,逃到了秦岭腹地的商洛山区,过起了隐居生活。这四位先贤在商山脚下的丹江河畔采食野菜,吟诗作画,生活得无忧无虑。
有一天,先贤们误将从商山采来的野菜倒入正煮着的回锅肉内,随着柴火的不断加温,茅屋里弥漫着一股奇特的香味。先贤们停止了吟诗作画,寻找香味的来源,寻着寻着,发现那香味是从回锅肉里弥漫开来的,便仔细辨别这种野菜的形状和名称,却都不知道那形似小拳头的野菜叫什么名字,他们干脆就称这种生长在商山上的野菜为商芝,称这种肉菜为商芝扣肉,一年到头都吃这种菜,百吃不厌,而且越吃越精神,一个个都是鹤发童颜,诗兴泉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诗妙句,商芝扣肉也因此得名,一直流传至今。
商芝扣肉不但味鲜、好吃,做起来也极为方便,虽经多年的演变,至今仍令故乡人喜爱。每年开春时节,故乡人从山野里将刚发芽的商芝采收回来,洗净,用开水稍烫后晾干存放。做商芝扣肉时,先将晾干的商芝用温水浸泡,把洗净的新鲜猪肉加入大茴、生姜、大蒜等煮成半熟状,再用清油红烧至肉皮泛泡时捞出,在猪肉的原汁里焖一会儿,切成薄厚均匀的长条片,把浸泡后的商芝放在盘底,表面用长条肉片码齐,加入各种调料和少许肉汤,再用小蒸笼微火焖蒸,当扑鼻的肉香和菜香溢出时,即可食用。过去,商芝扣肉属富贵菜,贫苦人家一年到头很难吃上,唯有到了过年或者行情坐席的时候,才能饱餐一顿,至今我还能记起儿时的民谚:“羊肉膻,牛肉顽,猪肉好吃要掏钱……”
如今,故乡人的日子富裕了,商芝扣肉也变成了他们的家常菜。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的饮食向保健型转化,绿色食品成为时尚,商芝扣肉这一传统名菜身价倍增,愈来愈受到城乡人们的青睐。只是至今我都弄不明白的是,这道菜明明是肉扣商芝,却偏偏叫成商芝扣肉,就像馍夹肉一样,人们总喜欢叫肉夹馍。这,大概也是一种饮食文化吧!
商州大烩菜
一方水土不但能养一方人,还能成就一方特产,商州大烩菜就是依靠当地的水土资源而成长起来的风味菜肴,它与商芝肉、洛源豆腐干以及丹凤葡萄酒一起而成为人们舌尖
上的商洛记忆。
商州大烩菜最早来源于宫廷。传说在很早以前的宫廷御厨中,有一位来自商洛山的厨师,专门给宫廷里的下人做菜。一天,他见御厨把给皇上做完菜的边角料倒掉,觉得太可惜,就将剩下的胡萝卜、豆腐、白菜、粉条末等烩在骨头汤里,用文火慢慢炖着,等忙完后再与后厨帮忙的下人们食用。随着文火的不断加热,从骨头汤里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在宫廷里弥漫。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皇上,从没闻到过这样的菜香,就问宫里的总管:这是哪里来的香味?总管忙回皇上:是厨房里的菜香。皇上听后大怒,怎么他的膳食中没有这样的香味?就将御厨叫来询问,御厨战战兢兢地将事情的经过细说了一遍,皇上听后由怒转喜,下令从今而后,他的用膳由那位给下人做菜的厨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