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权涛
山阳县中村镇洪河寺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谢福正做梦都没有想到,县民政局帮扶期间,给他家翻修了房屋,粉白了墙壁,硬化了地面,装吊了屋顶,赠送了席梦思床、沙发、灶具……
谢福正一家四口人,因病因学导致贫困,让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陷入了生活的泥潭。好在民政局来了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才改变了谢福正的生活面貌。去年,他通过8项政策性补贴领取21275.5元,发展种植、养殖等增收19320元,总收入超过4万元,当年在全村实现脱贫。
“县上领导高度重视脱贫工作,为我们村上选派了能人强人帮扶贫困户,民政局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我们村上才有了今天的大变样。”提起洪河寺的脱贫工作,村支书谢榜绪感慨万千,“一句话,帮扶干部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抓班子领导挂帅扛大旗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重点、难点,突出精准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在精心谋划脱贫攻坚战中,该县成立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各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镇办派驻脱贫攻坚工作组,村(社区)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为贫困村精选脱贫工作队员,层层落实脱贫责任,逐级签订军令状。
领导率先垂范,起了个好头。县上迅速组建了脱贫攻坚指挥中心,设立了脱贫攻坚监测中心,抽调责任心强,业务娴熟,勇于担当的专职干部办公。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把脱贫责任担在肩上,把贫困户放在心上,我们作为帮扶部门,更应该真扶贫、扶真贫,把扶贫工作落实落细,为县委县政府争光,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建章立制是保障脱贫攻坚的政策依据。为此,该县出台了《山阳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山阳县脱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山阳县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密集出台,加速了脱贫工作进程。
强队伍优选尖兵上“前线”
贫困群众缺失的生产要素,需要干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去弥补这块“短板”。
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狠抓人员配备、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先后为239个村(社区)选优配强了“两委会”班子,下派村第一书记129人、驻村工作队135个,各级参与驻村包扶干部达4870人。同时,组建了18个镇办脱贫攻坚指挥室和239个村(社区)脱贫攻坚作战室,确定了专门的办公用房,配齐了办公设施,明确了专人办公,打造了一批精明能干、永不离开的工作队伍。
人从哪里抽?抽什么样的人?是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的关键。镇办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从事脱贫攻坚工作,改善工作条件。利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补员、振兴计划选聘以及选调生安排等渠道,充实力量,优化结构。在县上建立“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统计监测指挥中心,在镇办建立扶贫信息管理和统计监测站,在贫困村确定扶贫信息统计监测员,建立规范、高效、快捷的扶贫统计监测网络,实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
农村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基层组织建设是坚不可摧的碉堡。为了加强基层力量,该县以“五个五”党建为抓手,有针对性地选派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敢担当、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镇级党政主要领导,强化任期脱贫责任,不脱贫不换岗;强化村级“两委会”领导班子,因村精准选派好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互推双赢;探索贫困村党组织与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为扶贫输送新资源、输入新血液;落实好村干部补贴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