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生也是枕着洛河水声长大的洛源人,年仅16岁就考入大学,是当时洛南县考入大学的学生当中年龄最小的,在大学里有比他大10多岁的同学。1980年大学毕业时,他也就18岁。毕业后蔡鑫生被分配到保安中学做了语文老师,虽然年轻,用老师们的话说乳臭未干,但其出色的教学能力却为师生所认可,很快就当了学校的教导主任,成为当时洛南最年轻的教导主任。之后又调入洛南中学教授语文,可谓桃李满天下。后因工作需要,他调到县委工作,在这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先后在县政协、畜牧局、卫生局等单位工作。7年前,喜欢文学和摄影的他,到广播电视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和所有洛源人一样,蔡鑫生工作审慎认真,一丝不苟,如同洛源人说的那样,谁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一定要努力地做到更好,不留遗憾。因此,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领导,他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严谨务实,都让他做出了让人认可的业绩和成就。
蔡鑫生是学中文的,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有自己的文学梦想。大约20多年前,他听说洛南成立了文学创作学会,我是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找到我,小心翼翼地说:“能不能把我也吸收进去?我爱这个。”我说当然行。他还要会员证,但是会员证已经发完,只剩几个填写错的会员证,我把写错了的涂抹掉,填上他的名字,贴上他的照片。虽然是涂抹过的会员证,他依然高兴得小牛犊子似地跳起来。虽然爱好文学,自己也有好多好多的想法,但是繁忙的工作让他无从拿起笔来写写画画,几十年来让他遗憾不已。后来又喜欢上摄影,工资不高,却舍得买来高端的专业机器,在忙碌之余的假日或者周末,经常约上朋友,背上相机,到处走一走,屁股撅得如牛一样,哪怕是面对一朵简单的狗尾巴花,都要围着360度起卧坐立,拍个大半天,认真得不行,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特能“日晃”。
他说,如果有一天他闲下来了,不仅要继续搞摄影,还要拿起笔来写他的文章,写洛源,写洛河,写洛河边的山山水水,村舍人家。他说,其实洛河每天都在他身体里流过……
加拿大的洛源人深山或许更能够成就欲望。因为偏远,因为环境的幽闭,因为生活的艰难,洛源人似乎比别处的人更加努力地要挣脱并走出这静静的街头、哗哗的流水,这飘荡着浓郁的药材的清香,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在洛源镇周围小小的山野,随便走进哪个村舍,都会找到在外做事的人家。
在遥远的加拿大,就有一个洛源人的影子。他叫蔡天一,今年30岁。2005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洛南中学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的200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原本可以顺利地再去读博士,但是他不想去搞学问搞研究,他要搞实业,这是他所喜欢的,而且他相信自己在实业中更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放弃了继续深造。
卡尔加里市又称卡城,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脉。因为其多元化的经济,卡尔加里被全球城市GAWC列为第2级世界都市。卡尔加里拥有极高的个人和家庭收入,低失业率和高人均GDP,在2011—2012年的美洲未来城市排名中,卡尔加里被评为拥有第三生活质量的城市,而且连续于2012—2014年被排在全球最宜居城市第五位,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
当然,蔡天一并非只看中这些。卡尔加里拥有加拿大87%的油气公司和66%的煤矿企业,这里的工程师密度是全加拿大第一,他要在这竞争极为激烈的工程师行列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来证明一个中国人的价值。于是,通过严格的筛选考察,蔡天一进了这里一家闻名世界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蔡天一以洛源人的认真严谨和勤奋聪慧,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