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安商
提起朱鹮,大多数人认为是汉中那儿的珍稀鸟类,与我们商洛无关,其实不然。朱鹮适生于秦岭以南,商洛曾经因为有大量水田,也曾有过大量的朱鹮栖息。据苍鹭所繁生的洛南县周湾年长的村民称,过去,他们那的红鹤(指朱鹮)比现在的白鹤(指苍鹭)多多了。近年来,镇安和柞水相继有朱鹮留息的报道。
退休后,我有时间学习摄影,便从商洛及周边拍摄一些保护动物和鸟类,希望通过影展的宣传,能为环境保护做一点事。4年前,我就从拍摄朱鹮开始了。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20世纪中叶数量急剧减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普遍认为朱鹮已经在地球上灭亡。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科考、普查,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后经过多年拯救、保护、繁育和异地野化放飞等,朱鹮种群有了较大发展。朱鹮是中国特有物种,属濒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正是它们的珍贵,我每一次的拍摄都十分认真,久而久之,我们成了“朋友”,我也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具有灵气的鸟儿。
朱鹮雄雌同形同色,长喙、凤冠、赤颊。成鸟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上下体羽干及飞羽略沾粉红。后枕部有长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喙。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有水田、河滩、池塘的地带,喜欢在高大的乔木上栖息,在附近水田、沼泽、溪流里觅食。它的食物以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为主,也吃一些草菜、豆谷等植物。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泥土、水中寻找,一旦发现,即啄而食之。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成年雄雌鸟结成配偶,离开秋冬组成的群体到高大的乔木树上筑巢、产卵,开始其繁殖生活。繁殖的鸟巢十分简陋,用树枝搭架,里面垫以蕨类,有细藤条、草叶及草根等,有时也利用旧巢。
朱鹮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卵壳淡青色,有黑褐色斑点。繁殖期的朱鹮羽色与秋冬不同,这是由于期间它不断用嘴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出来的灰色色素涂抹羽毛,使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了灰黑色。
朱鹮雄雌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左右。一只孵卵时,另一只则外出觅食。孵卵时常缩曲着颈部或将头部盘起,有时也站起舒展翅膀抖动身体,还经常翻卵、晾卵、理巢等。夜间巢中只留一只亲鸟,不孵卵的那只在其它树上栖息。孵卵出壳一般以两枚居多。刚出壳的雏鸟上下体绒羽分别为淡灰色和白色,脚为橙红色。雏鸟发育很快,当天就试图站立、吃食。雏鸟由父母轮班喂养,育雏前期亲鸟每天返巢喂食六七次,后期增加到十多次。喂食时亲鸟张开长嘴,抖动脖子将其半消化的食物吐出:雏鸟则争着把长喙伸进亲鸟嘴里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