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核桃树 摇钱树

核桃树 摇钱树

2017-09-20 08:42:5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9月15日,天朗气清。

  丹凤县棣花镇两岭村的杨万年刚刚收获完今年的核桃,见到他时,他正在四方岭的核桃园里进行收果后第一次剪枝,同时,家里还雇了当地的妇女在剥核桃仁。看着这一棵棵陪伴了他近20年的核桃树,杨万年说:“一年到头有360天都在核桃地里,核桃是我眼中的‘金蛋蛋’,这些年一家人全靠核桃养活了。”杨万年一边麻利地修剪核桃树,一边讲着他和核桃的故事,满脸都是藏不住的笑容。

  今年69岁的杨万年皮肤黝黑,脸颊上是岁月的风霜留下的深刻印记,然而他干活麻利爽快,说着话就肩扛着大剪子爬上了另一棵核桃树,看起来怎么都不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他说,经常干活身体都练出来了,爬山上树都没问题。杨万年回忆,小时候家里穷,什么农活都干,老一辈什么也没留下,他成家后算是白手起家。平时除了种庄稼之外,还承包了坡地种葡萄,后来因为县上的葡萄酒厂倒闭,又改种杏,专门给商州的罐头厂供货。再后来,罐头厂效益不行了,他才琢磨着在承包的坡地种了核桃。

  杨万年介绍说,在经历了种植葡萄和杏之后,总不甘心只种庄稼,还想折腾折腾,因为他舍不得让那一片土地荒废。于是,2001年恰逢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他在承包的50亩坡地里种上了2000棵核桃树苗,“当时也没想太多,说种就种了,对种核桃还不太懂,也没考虑未来的出路。”核桃树种到地里,杨万年以为就没事了,等着收果就行了,不成想,到了3年后的挂果期才发现核桃树有了病虫,叶子也不浓绿,长了黄褐色病斑。那时,他才意识到,核桃和人一样是需要经管的,需要用心的。

  为了不辜负那一片他热爱的土地,和那一片刚刚成长起来的核桃树,杨万年自己买书学习核桃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一边自学一边跟随县林业局的专家学习,还到洛南、西安等核桃产地参观学习。为了防治病虫,他还自己摸索着配比出了独有的核桃涂白配料,“前两三年是一无所知,没引起重视,差一点就害了核桃树,学习了科管知识后,才有了新的认识。”杨万年说,经过年复一年的摸索实践,核桃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长势喜人,到2006年全园进入了盛产期,至2008年是核桃建园以来的3年收获高峰期,每年能收获鲜核桃20吨。

  杨万年按照学习来的科管方法,每年9月份收果后和霜降前要进行两次剪枝,紧接着就开始翻地整地,清理地里的残枝落叶,每年用坏的大扫帚就有三四个。地面收拾平整后,他又忙着涂白防冻,到了来年春天,就是地面防虫,“反正人就不得闲,一天到晚都在地里钻着,要想有好收成,就得付出,树和人一样。”在杨万年的悉心管理下,50亩地的核桃树有34亩进入稳产状态,平均每年亩产干果约200斤,年收入约10万元。

  从2001年开始,杨万年与核桃打了近20年的交道,从一个不懂核桃的人,变成当地的核桃种植大户和“核桃专家”,经常被村民邀请到核桃园教授核桃科管技巧。他所付出的苦与累,他所收获的快乐和幸福,全都体现在他脸上一道道深深的褶皱里。

  “核桃年年稳产,核桃脱皮后就有客商上门来收,销路不愁,我自然高兴啊,我这辈子到现在就盖了六处房子,儿孙们也都过得好,我觉得自己干得还不错。”杨万年一边说一边笑,他依靠核桃搬离了三间土房,住上了两层楼房,吃上了白米细面,不再为生计发愁,他依靠勤劳能干带领全家人逐渐迈上了康庄大道。

  不仅如此,他还帮助村里人脱贫,每年打核桃、剥仁子、平整地等都雇佣周边村民,为他们添一点补贴。邻居李淑红连续8年在核桃成熟时帮杨万年剥核桃仁,每年增收近千元。她说:“老杨这人和气,不管啥时候都是笑呵呵的,日子现在越来越好过,在老杨这儿干活,人心里自在。”

  去年,老杨的二儿子放弃在西安开出租车的工作,回老家与父亲一起经营核桃园,同时成立了两个养殖合作社,搞起了林下养殖。今年先后养了两批共1600只肉鸡,8月底已经全部售出。除了整理核桃园,老杨和儿子的主要工作是照看200头黑猪,每天运水、喂料,从一大早一直忙到天黑。

  时间似乎在杨万年这里放慢了脚步,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在心爱的核桃园里悉心照料着每一棵树,而核桃树也用累累硕果回报着老杨。

  • 相关阅读
  • 涉嫌诈骗逃匿多年 潜回家欲结婚被抓

      本报讯(周莉 记者 谢非)9月13日,涉嫌集资诈骗,多年一直潜逃在外的丹凤县铁峪铺镇女子冯某,自以为现已风平浪静,安然无事,遂放心返乡回家准备结婚,没想到“新娘梦”却被破门而入的民警“惊醒...

    时间:09-25
  • 女士疏忽“丢巨款”环卫工捡到寻失主

      本报讯(柯榕 樊来荣)“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还要谢谢环卫工人!”柞水县城区居民成某接过民警手中的存款单和国债购买凭证,连声道谢,感谢环卫工的拾金不昧。  9月19日8时,柞水县公安局信访室民警接待...

    时间:09-25
  • 柞水标本兼治及时兑付农民工工资

      本报讯(黄家瑞 朱恢军)今年以来,柞水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累计接处农民工工资兑付案件32起,召开工资兑付协调会4...

    时间:09-25
  • 刘淑慧在镇安调研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 阮琛琳 记者 马重阳)9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淑慧深入扶贫包抓的镇安县月河镇太白庙村和云盖寺镇西洞村,就脱贫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刘淑慧等实地察看了两个村的产业桥建设...

    时间:09-25
  • 李豫琦在商南调研重大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 谢非)9月22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豫琦到商南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要求强化措施,补齐短板,坚决打赢追赶超越翻身仗。  李豫琦等深入中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国漆科技产业园、陕西泰科泵阀科...

    时间:09-25
  • 商洛市遴选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

      本报讯(记者 刘婷)9月22日、23日,我市农村“三变”改革及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遴选评审专家对申报试点的60个村进行提问答辩,最终将确定50个村子为“三变”改革试点村。  为积极探索具有...

    时间:09-25
  • 体制改革激活力

      ——“奋力追赶超越打好‘五大攻坚战’”系列连续报道之全域旅游篇(二)  本报记者 汪锳 李敏 李亮 柯岩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340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27.53亿元,...

    时间:09-25
  • 商洛高新区党建引领促脱贫

      本报讯(记者 王涛 通讯员 汤龙)今年以来,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以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扶贫行动,以党建引领促发展,为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仅上半年,园区投入了专项扶贫...

    时间:09-25
  • 2017“必康制药杯”陕西商洛半程马拉松赛在山阳举行

      本报讯(记者 张瑞 柯岩)9月23日,以“绿色马拉松·健康山阳行”为主题的2017“必康制药杯”陕西商洛半程马拉松赛在山阳县鸣枪开赛。省体育局局长姚金荣,市上领导陈俊、李豫琦、刘淑慧...

    时间:09-25
  • 镇安对易地搬迁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连日来,镇安县人社局、县移民办联合组织对易地搬迁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致富技术。目前,今年已培训四十期两千一百多人,其中搬迁贫困户八百多人。图为农林专家为栗园...

    时间:09-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