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共建共管 丹凤流动党员南京有个“家”

共建共管 丹凤流动党员南京有个“家”

2019-12-18 08:12:17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吉文艳

  流动党员如何管理,又如何发挥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党建工作的难题。近年来,我市丹凤县和南京市雨花台区探索形成的跨地域共建共管机制,不仅让漂泊在南京的流动党员融入当地、正常参加组织生活,还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安下了家 扎稳了根
  2018年7月11日下午,李锋来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丁墙社区,郑重地将印着“中国共产党丹凤县驻南京创业人员支部委员会”的牌子挂在党员活动室的墙上,就此来自丹凤县的流动党员在这里安下了“家”,扎稳了“根”。
  今年40岁的李锋,是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人,也是丹凤县非公党委驻南京创业党支部书记。李锋告诉记者,他18岁就到南京开小吃店,后来又创立公司。为了加强在南京的丹凤籍流动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早在2009年3月他们便成立了党支部,2012年更名为丹凤县驻南京创业人员支部委员会,隶属丹凤县就业管理局党总支管理。2017年4月,党支部与雨花街道丁墙社区党委签订了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协议,形成了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享、活动共抓、阵地共筑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抓流动党员管理,既是《党章》的硬性要求,也是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作为流入地,丁墙社区党委热情地接纳了来自丹凤的“亲戚”,一有活动就会通知流动党支部的党员,创业知识讲座、就业指导、创业政策宣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南京、便利地参加组织生活。“社区活动丰富,同志们待我们也亲切,我们隔三差五就会去坐坐。”李锋说,支部现有的21名党员、3名积极分子、5名入党申请人在多彩的组织生活中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党员群众的“加油站”
  2002年孙锋夫妇离开家乡丹凤,在南京以经营一家陕西特色面馆为生。孙锋长期帮助一名聋哑老人的事迹被南京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他的热心感动了南京市民,他也成为7000多名在南京务工创业者的骄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孙模范”,孙锋却表示,自己受党教育多年,特别是经常参与支部组织的活动,党性得到了极大锤炼,只是做了一名党员该做的事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方阵地。在雨花台与丹凤县的共建共管之下,丹凤县驻南京创业人员党支部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支部活动经常化,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为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加油”。
  今年3月22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丹凤县驻南京创业人员党支部部分党员代表、丹凤在雨花台区挂职干部与丁墙社区党委部分党员一道,在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做合格党员”的主题活动,未能到场的驻南京创业党员群众,通过手机在网上参与了此次活动。今年7月11日,丹凤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徐文亮为驻南京创业人员党支部全体党员上了一堂“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合格党员”的党课,鼓励他们在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带动就业及回乡创业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响商洛在外创业品牌,特别是助力家乡脱贫攻坚等方面添砖加瓦。“上半年我们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次、公开承诺民主评议活动1次。”支部委员孙峰介绍,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大大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丹凤县驻南京创业人员党支部不仅是党员学习、提高觉悟的“加油站”,更是为广大在南京务工、创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的“大后方”。今年8月底,在南京开饭店的丹凤人田宝刚,因店里煤气罐泄露,导致一名店员身亡。出事时田宝刚正好回老家探亲,务工者家属因情绪激愤而难以沟通。党支部得知后,积极与务工者家属及其所在的鼓楼区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协商,妥善地解决了这起纠纷。李锋介绍,乡亲们孤身在大城市打拼,难免会遇到诸如劳务纠纷、子女上学难及各种红白喜事。“皇帝不亲帽子亲,个人往往势单力薄,由组织出面,既能妥善处理事情,也能让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李锋说,他们将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密切联系在宁流动党员群众的窗口和平台,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为保障老乡的合法权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服务家乡发展的桥梁纽带
  党员是身份,是承诺,更是责任。流动党员在南京打拼的同时,心系家乡建设,在精准脱贫、就业创业、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党支部坚持把党建活动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和脱贫攻坚主战场,与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开展支部联村促共建、党员联户促脱贫的“双联双促”工作模式,采取产业扶持、商贸扶持、岗位扶持、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帮助贫困户。去年以来,在宁党员、积极分子联系贫困户31户,为贫困户提供发展资金2.1万元、吸纳贫困劳动力43人。
  作为丹凤县劳务输出工作站南京负责人,李锋带领支部一班人积极配合就业扶贫,加强雨丹劳务协作。在今年“春风行动”雨丹劳务协作招聘会上,丹凤驻南京创业人员党支部全方位为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和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协助丹凤县组织劳务输出400多人,强化两地协作推介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28人,有力地促进了雨丹协作工作有效开展,全力助推全县脱贫摘帽。
  此外,李锋还经常带领支部党员开展爱心帮扶活动,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络途径向铁峪铺村、中心村贫困党员捐款3900元,用实际行动来引领互助互爱的社会新风尚。

  • 相关阅读
  • 实施三项工程 “搬”出安居乐业

      本报讯(曹宗国李治军)近年来,商南县深入实施“扎根子”“菜篮子”“钱袋子”三项工程,着力提升易地搬迁群众定居率,实现“搬得出、快融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

    时间:12-20
  • 商洛市再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本报讯(王卫平)近日,为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相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通知明确,我市...

    时间:12-20
  •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本报讯(王昱)12月18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豫琦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副组长李...

    时间:12-20
  • 加强用火管控 严防森林火灾

      市政府发布通告要求  加强用火管控 严防森林火灾  本报讯(刘建国)日前,市政府发布《关于森林高火险期严禁林区野外用火的通告》,明确全市森林高火险期、防火高火险区,严禁林区一切野外用火,严防森林火灾发...

    时间:12-20
  • 柞水四大举措推动就业创业促脱贫

      本报讯(张瑞)今年以来,柞水县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主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就业创业工作稳中趋好。  该县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及江苏、新疆、西安等地区对接联系,成功建立劳务输出基地43...

    时间:12-20
  • 六十载春华秋实 三十年守正创新

      编者按  12月19日,市委隆重举行商洛日报创刊60周年复刊30周年座谈会。市委书记陈俊、省报业协会会长刘玉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上领导马生龙、刘淑慧、赵晓东、熊道宇等到会祝贺。老报人代表张中山、朱轩堂,商...

    时间:12-20
  • 商洛日报创刊60周年复刊30周年座谈会举行

    陈俊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 李敏)12月19日,商洛日报创刊60周年复刊30周年座谈会在市行政中心举行。市委书记陈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马生龙主持。市上领导刘淑慧、赵晓东、熊道宇出席会议。...

    时间:12-20
  • 风霜雪雨六十载 高歌猛进三十年

      ——商洛日报创刊60年暨复刊30年发展回望  199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西明,在报社锻炼期间,为报社采编人员讲课。  2011年6月,在山阳县十里铺镇高二村建立新闻采访实践基地。...

    时间:12-19
  • 夜村发现双龙古城碑

      南玺 宋雨萌  “老李在孝义古城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皇清’,还有两条龙……”11月下旬,王国伟接到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馆馆长庞任隆先生的电话后无比激动。王国伟...

    时间:12-18
  • 商洛市严把“三关”提高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

      本报讯(程刚)我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聚焦主题不偏离,聚焦问题不散光,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督导,把好“三个关口”,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高质量有实效。  严把会...

    时间:1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