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把青春写在家乡的大地上

2020-04-09 09:09:26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记二O一九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王洋

  2011年,浙江天目山,王洋在夜间诱集昆虫。

  今年4月7日,王洋在商州区芦沟村中药材种植区,调研中药材病虫害发生情况。

  肉眼观察到相似的昆虫,采集回来后显微镜下形态结构可能千差万别。王洋用显微镜观察昆虫。

  王倩 田琳

  4月3日12时,检查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将电脑上的鼠标移动到保存键按下,王洋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才发觉自己已经从天黑忙到了天亮。一夜没合眼,他摘下500多度的黑框眼镜,按揉眼周。办公室窗台上的长寿花,绽出了三丛嫩黄、两簇粉色的层叠花朵,王洋伸手将花盆转了转,“过段时间就要把它们转个向,要让每个面都见阳光,这样花才开得好。”这位任教于商洛学院的农学博士,前不久刚获得“2019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出身农家 爱上农学

  王洋今年33岁,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人。

  父母是普通农民,家里还开了个小百货店。在王洋的记忆里,小时候父母总是在辛勤劳作,日复一日。他们兄妹三人同时上学期间,母亲把小百货店的经营范围扩大,进货品种繁杂,也更辛苦。父辈身上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愿意为了更好生活付出努力的品质,早已深深烙进王洋的骨子里。

  王洋说,虽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母亲,始终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对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作为农村孩子,要好好学习”。弟弟妹妹都考上了大学,顺利就业参加工作。微信朋友圈签名是“唯读书可变化气质”的王洋,至今仍感念父母对他们的教育。“一定要读到研究生!”父母传达给王洋的态度和要求,也让他明确了继续学习的目标。

  高考时,王洋报考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工程和葡萄酒等理工科专业,但分数仅高出理科一类本科分数线18分,被调剂到了植物保护专业,而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感冒”的农学专业。

  进入学校后,王洋才慢慢了解到植物保护是一个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学科,目的是保护农作物不受病虫侵害,保障农产品丰收,为农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刚入学其实是挺茫然、失落的,学习了解后,特别是学习了周尧、李振岐院士等植保先驱们对国家、社会所作的贡献,才发现这个专业很有意义,慢慢地就爱上了植保。”王洋坦言。

  在读本科期间,王洋不仅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不断尝试将所学与实践结合,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2007年王洋主持的学校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陕南地区胡蜂频繁袭人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就来自于他对生活与周边环境的观察。王洋介绍,做这个项目时他和团队里另两个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柞水调研。到了暑期,他就一个人在家乡附近村镇走访,与乡亲聊天,填写调查问卷,了解胡蜂袭人事件的发生规模、原因及其规律。

  王洋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从申请书到最后的结项报告。现在回忆起来,他依然感激此次经历。做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的是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在写各种材料的过程中,思维中的基本科学规范也在逐步养成,王洋因此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

  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后,王洋从事更细化的研究。在此期间,导师张雅林以其儒雅的人格魅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师尊重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爱好并因材施教,经常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前沿问题,尤其是导师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都激发了他对专业、对科研的热爱,每年都要赴野外采集标本,补充科研材料,足迹远布海南、贵州、西藏、浙江等地。“去西藏墨脱的时候,经过险要地段,即便坐在车里手心都会怕得冒汗;越是生物多样性好的地方旱蚂蟥越多,采集标本时裤脚要扎紧,不然就要流血了。”这些都是科研带给他的珍贵经历。

不忘初心 报效桑梓

  努力钻研与优秀的成绩使王洋取得了保送博士研究生的资格。2017年博士毕业时,面对多个省会城市的就业机会,王洋有过犹豫。“大城市工资高点,以后的发展机会也多,对以后子女上学也有利,有啥犹豫的?”父母这样劝说他去大城市。

  思量再三,王洋最终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所学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价值发挥到最大,把科研做到最实处。无疑,他的专业最能应用在自己的家乡。他毅然放弃其他就业机会,选择了商洛学院。

  与实际接轨才是科研的落脚点。王洋将自己的专业和科研特长根植于商洛大地,用科研成果助推商洛经济发展是他最大的心愿。在选择接轨的方向时,他本打算作核桃害虫方面的研究,学校科技处领导建议道:“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对我市发展更为必要。”后来,王洋偶然了解到,家里一个熟人之前投资了200亩地种植丹参,到第三年却因为病虫害暴发减产,不堪承受经济损失而不得不放弃种植。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

  王洋意识到,病虫害已经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显然成了我市更加迫切需要破解的经济问题。之后,王洋也多次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让他决定转换方向,主攻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确定了目标,就积极行动。2018年底,王洋立足我市区域发展,主持组建了商洛市科研团队——“秦岭中药材病虫害成灾机理及绿色防控创新团队”。与团队利用节假日跑遍我市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共收集病害虫标本800多个,目前,已初步完成商洛市中药材病虫害数据库的建设,基本摸清了当前我市生物病虫害的一些重要种类及发生情况。同时,他针对商洛特色中药材和林果产业,利用螳螂等天敌昆虫和苍术、核桃青皮等植物资源,重点开展叶蝉等刺吸式害虫的绿色防治研究,可减少农药施用2至3次,减少农药残留量,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一步,王洋希望通过技术推广培养一批懂绿色防控技术的技术人员和农民。绿色防控技术使得农生态环境改善、天敌种群数量增加,对保障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要做的就是为我市中药材产业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王洋说,虽然基础科研过程漫长,工作繁重复杂,但他的初心不会变,要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家乡经济发展作一点努力,并希望这点努力能够产生一点作用。“我要积极响应学校根植地方的号召,把专业和学问书写在商洛大地上。”王洋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干劲。

言传身教 投身科普

  王洋坚持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不分寒暑假,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开展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省级优势学科建设,还挤出时间作科学普及。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王洋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化人,把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关爱,化为自觉的行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思维去创新。“学生通过调研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去落实操作执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往往更有激情,也收获更大。”他常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周围有趣的现象,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发现有意义的科学课题。

  201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赵欣找到王洋,说想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王洋听后,给她介绍了资源昆虫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鼓励她结合自己专业去寻找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几天后,学生向王洋反馈了她的思考——校园里最多的就是蚂蚁了,到处都是,并且个头还大,这种生物资源不知道能否应用于生活。王洋提示,东北和云南对蚂蚁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好,建议她搜集资料,可以利用此开发一款产品。后来,经过师生共同努力,《陕南蚂蚁富硒保健茶的研究开发》在2018年9月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目前,经过实验优化,他们已获得产品的最佳配方并发表了论文,下一步他们还准备用此产品参加“互联网+”大赛。

  在王洋的指导下,去年10月,另一学生赵彪的《苍术植物源抑菌电熏香液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也获得国家级立项。当时他们对苍术这种植物很感兴趣,找到王洋时,王洋给他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引导他们把兴趣点和他们的专业相结合,从而产生了这个项目。这一项目利用环保的生物源,对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起到抑制和消灭作用。“这一款产品若开发出来,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王洋说。

  2017年入校任教之初,王洋就申请编写《木王山昆虫生态图鉴》。王洋说,进木王山采样时,常常白天走一天山路,晚上还要将样本分类整理,忙起来就忘记时间和困乏,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已拍摄采集200多种昆虫,《木王山昆虫生态图鉴》的编写进入收尾阶段。“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一本小小图鉴可以让大学生有了野外实习的参考教材,让中小学生也有了生动的科普资料。”

  王洋始终对专业抱着敬畏心和热爱,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为商洛学院动物标本馆积累了大量科研材料,发现并报道新物种16种。由于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贡献,他于2019年被陕西省团省委聘为首批“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

  在读博期间,王洋曾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了为期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在那时,他发现国外的小孩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很强烈,而这得益于高校和社区经常联合开展的科普开放活动,展厅里各种各样的昆虫、植物、矿石配上有意思的讲解,吸引了很多小孩子前来观看。在“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座谈会上,王洋发言时就提到要重视和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

  “科普事业对基础教育的意义巨大,就像窗台的小花,每一面都需要阳光的呵护。”王洋着手做这件事,是源于去年的一场省级实验展演大赛。在展演大赛上,他通过两人合作,一边讲解大自然中琥珀形成的过程与原理,一边通过模拟大自然来制作人工琥珀,整个展演形象生动,在抽丝剥茧中体现了科学的乐趣,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观看者对自然界的洞察力和科学思维,他的作品《昆虫琥珀标本的制作》获得了省级三等奖。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实践。2019年,在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普使者进校园活动中,王洋多次参与,走进丹凤县的乡镇中小学,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科普,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生态保护的科学意识。

  王洋不遗余力地为科普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个人力量,去年12月,他被评为“陕西高教系统岗位学雷锋标兵”。

  4月4日,记者见到王洋时,他刚制作好一支科普视频。近期商洛学院上线了“空中科技馆”来持续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他的视频就是其中一个小节目。王洋说,整个商洛学院为社会服务的氛围很浓厚,他做的只是一小部分,未来他还想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发出更多的科普内容和知识,丰富农村孩子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也许小小一个点,就会影响人的一生。”王洋认为他做的这些事,虽然很小,但很有意义,让他很有成就感。

  • 相关阅读
  • 到海棠岔访贫

      本报记者 方立  两个外孙和一个孙子是老吴的希望  在小院喝茶聊天是一种享受  老吴的老伴和女儿忙着做家常菜  老吴让我看他收获的粮食  做豆腐  4月6日,市公安局朋友老李相约,去看望他认识的一个贫...

    时间:04-09
  • 大学生喜当“山货郎”

      本报记者 张瑞 见习记者 韩露  党宏升仔细察看红菇的质量  3月26日清晨,家住商南县清油河镇涧场村的党宏升收拾好行装,又一次踏上了“寻山”之路。沿着家门前的清油河一路向北,等候他的是崎岖的...

    时间:04-09
  • 锦绣花开 美艳醉人

      本报记者 陈静 见习记者 王佩  诗情画意  无边花海  发个朋友圈  春天的旋律  “这地方挺美的,可以晒太阳,可以赏花,也可以在小道上走一走。”清明小长假期间,在洛南县永丰镇的锦绣大地景...

    时间:04-09
  • 两名儿童误上高速路多部门联合寻找救助

      本报讯(方方)4月4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高交大队西商中队接到报警称有两名儿童在沪陕高速商洛方向高速路玩耍,过往车辆都在紧急避让,接警后,西商中队民警及时联系到监控中心、商洛北管理所路政中队等部门协...

    时间:04-09
  • 商洛市出台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新办法

      本报讯(方方)4月7日,记者从市人才办获悉,我市出台新办法,在全市事业编制存量中单列人才专项事业编制100名,专项用于编制满员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据了解,这一新办法来自市委人才工...

    时间:04-09
  • 货车侧翻两人被困 消防交警联手救援

      本报讯(杨鑫)4月7日,凌晨5时许,在商州区麻街镇王湾大桥附近发生一起货车侧翻事故,一辆拉满水泥的小型货车侧翻在路边的农田里,消防救援人员与交警联手成功救出车内被困的两人。  5时33分,北新街消防救援站...

    时间:04-09
  • 完善创新监管制度 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访市财政局局长刘仲林  本报记者 谢非  近年来,市财政局强化资金监管,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稳步高效发挥作用,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

    时间:04-09
  • 杏坪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

      本报讯(李翠萍)日前,柞水县杏坪镇积极行动,确保农村清洁工程百日行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加强安排部署,落实领导责任。成立杏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工作统筹协调。同时,14个村(社区...

    时间:04-09
  • 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 李敏)4月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国家、省上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副市长李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去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实现良好开...

    时间:04-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