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小木耳,大产业

小木耳,大产业

2020-04-27 09:2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报记者 谢非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这是4月20日,习近平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智能联栋木耳大棚,同村民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茫茫秦岭的崇山峻岭中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金米村。

  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脱贫攻坚情况,一下子让这个美丽的深山小村走进世人的视野,更是让人们知晓了这里的脱贫产业——木耳。

  仰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金米人把生长在柞树上的小木耳请进了现代化的大棚,小小的木耳成为这个村子的支柱产业,大自然的馈赠经过当地人勤劳的双手,变成了全村群众走上富裕美好生活的“金耳朵”。

  小木耳、大产业,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两年里木耳突破百万袋

  4月末,莺飞草长,金米村的大棚里,木耳正在悄悄地生长。在大棚深处,我们见到了忙碌着的卢传财,已经60多岁的他仔细地采摘着木耳,“这些耳子,就是我们的金耳朵,要小心的摘下来,将来才能卖个好价钱。”说起木耳,卢传财笑容满面。

  几年前,卢传财一家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儿子儿媳都身有残疾,再加上两个孙子上学,一家六口人日子过得十分困苦。后来,卢传财在村里党员的鼓励带动及手把手地技术指导下,承包了6万多袋的木耳,仅春季木耳一次就挣到了4万多元,他家也实现了稳定脱贫。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两年里,让全村的木耳产业增长到百万袋级别,离不开我们每个党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动性。”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江百川告诉记者。

  2020年,金米村的木耳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185万袋,共有89个大棚及部分地栽木耳,预计今年产干耳可达75吨,其中,智能连栋木耳大棚5个,占地17760平方米,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对大棚的控制,农业生产智能化系统实时显示木耳生产棚内外温度、湿度、PM2.5、风向等生产关键因素,同时根据实时数据电脑分析,自动控制通风、遮阳、喷水等操作,实现了大棚操作实时化、智能化。

  目前,金米村已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家、旅游企业两家,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年产2000万袋木耳菌包生产厂和1000吨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

全村共享木耳产业成果

  在金米村,每户贫困户都被吸纳进木耳产业,享受了木耳产业带来的效益。全村的贫困户被精准识别为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三类。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里的党员会带动他们一起发展木耳。有的党员经常去贫困户的大棚里帮忙干活,一干就是几十天,直到所有的菌袋都完美地挂在大棚里。而弱劳动能力的,则是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如除草、采摘、分拣、晾晒等。

  村民肖青松早年间一直辗转各处打工,收入并不稳定。他的母亲陈多秀今年66岁,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看到村里发展木耳产业,她也想承包并带动贫困户。由于年纪大了,加之身体不好,于是她把肖青松喊了回来,投身家乡蓬勃的木耳产业中。肖青松不但自己承包了3万多袋的木耳,还主动承担起另外两户发展产业的责任。在第一年,肖青松和他带动的两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万元左右。今年,他带动的户数增加为3户,不断有群众加入进来,金米村的木耳产业也越来越兴旺。

  群众积极性如此之高,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引导。金米村全村的大棚都属于村集体,然后通过“借棚还耳”的形式,菌包则是采用“借菌还耳”的方式,让村民和贫困户使用。在收购木耳时,仅需扣除菌袋成本费、大棚维修管护费等。木耳采取保底价收购,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群众后顾之忧,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壮大集体经济共建美丽家园

  2019年,金米村栽种木耳146万袋,集体经济收益21.4万元。

  金米村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支撑,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组建了金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通过支委联产业、党员联农户,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联双带”模式,将全村贫困户都纳入进来。

  5名支委分别联系包抓木耳、水杂果等5个产业,24名党员联系帮扶5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村党支部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成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通过“借棚还耳、借袋还耳”,带动贫困户130户,户均年增收4600元,“小木耳、大产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除了木耳,金米村也把林下经济作为主导产业的有效补充,发展中药材和早园竹套种基地500亩30万株,通过领养和租赁经营,带动贫困户32户。引进2家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水杂果采摘体验园500亩3.5万株,通过领办、合办农家乐,带动8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300元。通过产业带动,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中长产业全覆盖,19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村里大伙都一心扑在产业上,都比着谁家的木耳长得多、长得好。打牌赌博的少了,打架扯皮的少了,群众富起来了,乡风民风变好了。”江百川说:“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把木耳产业做得更大更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总书记放心。”

  • 相关阅读
  • 全市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王昱)4月26日,全市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在丹凤县召开。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薛小毛出席会议并讲话。  薛小毛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时间:04-28
  • 三秦助托教育公益委员会向商洛学院捐赠抗疫物资设备

      郑光照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李敏)4月26日,三秦助托教育公益委员会向商洛学院捐赠一批医用口罩、体感消毒门及智慧校园设备。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光照出席捐赠活动并讲话。  郑光照首先代表市政府向三秦助托...

    时间:04-28
  • 市上领导调研指导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讯(张辉)4月25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武文罡,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薛小毛,深入市文旅局调研指导文旅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武文罡、薛...

    时间:04-28
  • 陕西省·拼多多农产品上行扶贫行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方立)4月24日,陕西省·拼多多农产品上行扶贫行动启动仪式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拼多多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柞水县金米村举行。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思光宣布行动启动,副...

    时间:04-28
  • 和煦春风满商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商洛回访记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方立 汪锳 李小龙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这是4月20日,习近平在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

    时间:04-28
  • 全市中小学全面复课

      本报讯(记者 王倩)4月26日,全市小学1至3年级学生开学复课,至此,全市高中、中职、初中、小学553所学校全部开学复课。  据了解,为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开学复课,各级各学校充分做好防疫措施和物资准备,采取分级...

    时间:04-27
  • 亲切关怀 殷切厚望 欢欣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二)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特别是商洛考察时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让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商山洛水一片沸腾。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

    时间:04-27
  • 牢记谆谆嘱托 落实五项要求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三秦大地,暖风拂面,春意盎然。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西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听取省委、省政府工...

    时间:04-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