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2022-01-18 09:33:48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刘 媛

成刚看望困难老人

工人在皂素提取结晶车间忙碌

优源公司生猪养殖场

  2021年12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颁奖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表彰了“中国青年创业奖”20名以及“科技创新特别奖”“乡村振兴特别奖”“促进就业特别奖”各5名。

  受到表彰的青年创业者中,有走在科技前沿、投身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有参与乡村振兴、扎根基层的实践者,有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领路人,也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带头人……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创造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受表彰的20名“中国青年创业奖”当中,有一位年龄最小、来自商洛大山深处、把梦想扎根家乡的憨厚小伙。提起他,山阳县漫川关镇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他既是一个热爱科技创新、敢于攻关、善于创业的好小伙,也是一个热衷济贫帮困、充分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好党员。他就是今年28岁的成刚,是金川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党支部书记兼园区副主任、商洛优源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趁着年轻,就应该好好拼一把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漫川关镇的金川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生产车间里,黄姜被清洗、除杂、破碎、压滤后,分离出有效纤维,提取出淀粉,剩下的浆液通过发酵、压滤、酸解,再把废酸回收二次利用,剩余废酸和皂素半固体浆液混合后进入反应釜,经过高温化学反应后,最终形成皂素半成品……

  成刚待在实验室里,正在查看工作人员进行生猪PCR(病原)检测。

  跟随成刚的步伐,记者跑遍了金川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看到了一个集黄姜皂素清洁生产、茶叶种植加工、生猪繁育养殖、无公害饲料生产、生物天然气、光伏发电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我很庆幸,当年义无反顾地回乡创业,和父亲创办的公司一起成长。”成刚笑着说。

  成刚出生于漫川关镇水码头村,从小到大,看到乡亲们日复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仍然摆脱不了贫困、过不上富裕生活的困境。长大之后,他总是在思考,怎样靠自己的能力摆脱这种困境,然而自己又能做到吗?

  2015年8月,大学毕业的成刚不顾亲朋好友劝说,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

  “趁着年轻,就应该好好拼一把!”成刚鼓起勇气,带着知识和梦想回到了家乡。

  成刚的父亲成传德致富不忘帮乡亲的事迹早已在当地广为流传,他理解儿子回乡创业的良苦用心,就全力支持他。

  为了更好地做出创业决策、促进企业发展,成刚在父亲创办的公司里从基层岗位开始历练,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地打磨、提高自己。

  “刚回来的时候,从会计干起,专业对口,觉得一切都很顺利,也没有什么压力,工作得心应手。可我在公司生产、发展方面是个‘门外汉’,待得时间久了,逐渐觉得公司的制度章程、经营理念、工艺流程等都有不规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加上民营企业资金短缺,市场发展大环境不好,压力一下就大了。”成刚说。

  2016年,成刚决定到西安交大继续深造学习经济管理专业。通过这次充电后,他的思想和理念有了质的飞跃,他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回企业。他深刻地意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会越来越好,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不断摸索和理顺思路的过程中,成刚不像以前那么迷茫,但他的一些想法和父亲成传德以及公司里的前辈们产生了意见分歧。

  “有思想上的碰撞是一件好事情,创业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成刚说,“年轻人创业的优势在于更容易吸收先进的理念。”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时不我待

  经过在大项目策划论证、科研攻关、建设施工、产品营销等岗位的磨炼,随后又经过反复考察考验,成刚接过创业接力棒,担任金川生物产业园党支部书记兼园区副主任、商洛优源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也意味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有两个关系到产业园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摆在了成刚面前,一个是金川生物产业园骨干企业金川封幸的100吨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经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多年合作,一举攻克了被称作世界难题的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难题攻破,技术成熟,技改成功,但不能停留在100吨产能上,必须把产能扩大到1000吨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另一个问题是把黄姜皂素清洁生产产能扩大到1000吨后,每年要回收1.55万吨左右的黄姜淀粉、2.8万吨左右的黄姜纤维素,回收的这两大资源怎么利用,这是必须要着手消化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金川生物产业园就会进一步“活起来”“强起来”,更快地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金川封幸公司副总经理雷挡鹏说:“要把100吨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线扩大到1000吨,不仅仅是把原生产线同比例放大那么简单,好多技术路线需要完善调整,好多技术工艺需要组合集成。”成刚想到,这既需要专家团队的支持,更需要企业技术骨干团队的参与,才能真正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为企业培养一支“永远不走”的技术支撑团队。为此,成刚在企业内部择优选择了10名技术人员,他带队,坚持与专家团队一起吃住在技术攻关一线,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流程,反复验证每一组实验数据。不懂的地方,他主动向专家请教;有争议的地方,他坚持用实验结果说话。历经12个月,他们终于在2016年10月取得1000吨黄姜皂素规模化清洁生产的重大突破,使金川封幸公司1000吨黄姜皂素生产产能稳定释放。

  在突破1000吨黄姜皂素规模化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工艺的过程中,公司先后荣获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和1项“商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所生产的黄姜皂素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综合认证。

  2017年以来,金川封幸公司年均直接带动山阳种植黄姜20万亩,涉及农户10万户,户均2亩、年增收3000元以上,公司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300多人,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

未来可期,奋勇拼搏不负时光

  第一个问题经过“一番风雨”和“凤凰涅槃”,成功予以解决,更加增强了成刚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信心。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过程中,成刚带领的技术团队尝试提取酒精、加工粉条等,却均以失败告终。通过反复比较,他们认为用来加工饲料是一个再利用的好途

  径,但与玉米等淀粉黄金配比是一个难题。

  成刚始终坚持“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高效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点规划,分步实施。他本着“零排放,零污染”的理念,积极寻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联合建立黄姜淀粉猪饲料配比实验室,反复试验出了黄姜淀粉与玉米淀粉混合生产猪系列饲料的黄金配比。

  黄姜淀粉加工饲料黄金比例配方一出,就能测算出要再利用1000吨皂素清洁生产回收的1.55万吨黄姜淀粉和2.8万吨黄姜纤维素,需要建设多大规模的养猪场。随后,优源公司在漫川关水码头村五里坡规划实施了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对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废弃物——黄姜淀粉和纤维素进行循环再利用,建设 6万吨饲料加工厂、存栏1万头种猪繁育场、

  年出栏20万头商品生猪养殖场、1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配套建设生猪养殖环保设施——3万立方米的大型生物天然气和10万吨有机肥项目,构建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产空间立体使用的循环产业链,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多产融合、变废为宝。

  企业发展壮大,成刚不忘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倡导下,产业园党支部与水码头村党支部达成了“村企共建”协议,公司年收购黄姜9万吨,带动农民种植黄姜收入2.7亿元。

  1月10日,52岁的水码头村村民程先进在地里挖黄姜。“眼下正是挖黄姜的季节,我们趁着冬闲时间挖黄姜。我20多年前就开始种黄姜了,金川封幸公司来了后,带动我们全村人种植黄姜。我现种了五六十亩黄姜,挖出来就被公司全拉走了,根本不愁销路。去年收入十几万元,日子过得有盼头!”程先进笑呵呵地说。

  水码头村副支书阚绍银告诉记者,目前,除从事工商、运输、建筑等行业外,村里剩余的300多名劳力已全部在产业园就业,由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年收入也很可观。阚绍银说:“成刚这小伙子踏实肯干,为人真诚,经常给村上捐资捐物,还经常去看望患病的老人,大家都喜欢得很呢!”

  说起此次荣获“中国青年创业奖”,成刚害羞地说:“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个大山里的企业,与大城市的许多企业比起来,还是处于弱势。对我来说,这次获奖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唯有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赋能发展,不断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切实提高抗风险能力,竭力做大做强企业。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企业有责任带动更多的群众持续增收,让大家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未来可期,奋勇拼搏、不负时光,这是我的梦想。”

  • 相关阅读
  • 快递进村 活力倍增

      本报记者 白志鑫  “随着春节临近,市民网购增多,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长明显。在确保各环节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位的同时,也要保证快递送达时效。”1月13日,在市快递分拣中心仓库内,极兔快递分拣员彭丹...

    时间:01-18
  • 筑牢社区防线 守护群众健康

      ——南秦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侧记本报记者 汪 锳 通讯员 董旦旦  “如果亲属是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家的,需要进行集中隔离,如果是从低风险地区返家的,也请第一时间到社区登记,并做好个人防护。&...

    时间:01-18
  • 工会送温暖 同心抗疫情

      本报讯 (记者 李 亮)1月14日,商洛君威物流中心院内暖意融融,市总工会为快递小哥送来了价值2万元的抗疫物资,感谢他们疫情下的坚守和辛苦付出。  连日来,为了进一步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时间:01-18
  • 夫妻同战“疫” 伉俪情更深

      王建宏  “疫情不退我不退”。连日来,奋战在西安抗疫一线的刘超、任茗华夫妻俩,成为抗疫一线的“最美伉俪”。  刘超、任茗华夫妻俩,均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工作。刘超41岁,任茗华31岁,...

    时间:01-18
  • 全市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 刘 媛)1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安全生产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璇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安全生产重...

    时间:01-18
  • 商洛火车站开启2022年“春运模式”

      本报讯 (巩琳璐)1月17日,商洛市火车站正式开启2022年“春运模式”,来自该站近30名干部职工集体宣誓后,投入到春运首日服务旅客活动中。  启动仪式上,商洛火车站动员全体党团员、志愿者做好充分准...

    时间:01-18
  • 商洛市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秩序

      本报讯 (张俊峰)近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统一部署,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近期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我市疫情防控及春节前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  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了...

    时间:01-18
  • 商洛市积极培养康养技能人才

      本报讯 (方宪遵)日前,商洛市康养技能人才公共培训中心(商洛市技工学校)被国家人社部认定为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加强我市康养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我市康养类产业服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01-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