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仙娥湖的未了情

2023-05-19 09:06:59

来源:商洛日报

  文/黄华忻 图/杨 鑫

  “仙娥湖”是二龙山水库的雅称,是商洛中心城市和商丹盆地的防洪安全屏障和主要水源地。科学保护、利用好仙娥湖的多种优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商洛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并永续利用。

  我参与了二龙山水库从策划兴建到运行管理的漫长过程,与仙娥湖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至今难以释怀。

  一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为解决吃饭问题,国家不得不临时允许农民少量扩种,一些山区群众借机大量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丹江流域人多地少,开荒更为严重,导致“坡地地皮剥光,山下河道冲光”的恶劣后果。丹江河床宽达二三百米,最窄处也有140多米(草庙沟口下),洪水在河床中左冲右撞,毁堤冲地,而且多次从莲湖水门涌入城内,威胁到城区的防洪安全,治理丹江迫在眉睫。

  当时,我根据自己积累的水文资料,写出了“兴建二龙山水库,开发利用丹江水利水电资源”的建议,目的是拦蓄丹江上游洪水,治理商县至丹凤的百里丹江河道,综合开发利用丹江水利水电资源。具体措施是:顺治河线,束窄刷深河床,新修河滩地及改造下湿地各1万多亩,提高5万多亩老河滩地的防洪标准,开发水电7000多千瓦。项目实施后,年可增产粮食2000万斤,增加发电量3000万度。

  我的建议得到地区领导的重视。1970年4月30日,商洛地区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会上正式提出了修建二龙山水库工程的设想。经过反复论证,8月25日,商县建设二龙山、南秦水库和长坪公路麻街段的“两库一路总指挥部”成立,万名劳动大军先开工麻街岭公路改线,9月底基本完成后,主要劳力转至两个水库大坝工地。

  二

  地区水利局所有人员都投入水库工程建设,一部分人购买钻机和施工机械设备,筹建水电施工队,另一部分人立即开展工程勘测设计。二龙山水库工程设计组外业测绘工作量很大,需完成千分之一坝址地形图及五千分之一库区地形图,测绘面积达6平方公里。当时正值盛夏酷暑,大家早出晚归,每天工作13个多小时,毫无怨言;我担任绘图工作,晚上还要加班补点清图,硬是赶在9月中旬完成了外业工作。地形图测绘完成后,绘制出水位库容曲线,在洪水分析及水文水利计算基础上,设计坝高为50米(河床以上)。再根据当地土、石建筑材料都较丰富的资源条件,选定坝型为黏土心墙堆石坝。设计还没完成,大坝就开工了。

  1970年10月1日,大坝开工后不久,陕西省水利局革委会领导小组负责人到二龙山水库视察,听到大坝为土石坝时,立即问:“为啥不修水泥坝?”工地汇报说:“水泥坝造价贵,我们没钱,也没有那么多水泥。”省上来的同志当即表态:“水库在商县城上游,还是要修水泥坝,安全性高。钱不够省上补,没水泥省上调一半,你们金陵寺水泥厂生产一半。”第三天中午,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蒋政国(后任省水利厅总工程师)从西安来到商县,直奔工地,与我们连夜商讨坝型修改方案,一致同意改为浆砌石重力坝,设计大坝总高度为63.5米(含地基深13.5米),坝顶宽为7米,坝底宽经试算比较后确定为56米。我们的计算结果就成了施工依据。

  1970年12月,“西农”和“陕机院”两所高校水利系的10多名教师被安排到二龙山水库工地劳动锻炼,这真是天赐良机,工地将各位老师的体力劳动改为脑力劳动,专作施工技术设计。他们在初设基础上作施工图设计,边设计边施工,于1971年7月编制完成了《二龙山水库施工技术设计书》。在当时的条件下,水库工程虽然是边设计边施工,先开工后审批,但设计规范细致,施工质量优良。大坝砌筑中搞技术革新,采用小石子砂浆优化工艺,每立方米浆砌石可节约水泥40至50公斤,强度提高5.2%,共节约水泥2250吨,这一工艺后来在全国交流推广。

  大坝工程日上劳1万人,每天三班倒,在严寒中日夜奋战,硬是在1971年洪水到来之前完成了大坝清基回填任务,战胜了最大施工难题。1973年10月1日大坝竣工,谱写了商洛“愚公移山”新篇章。

  二龙山水库1974年4月蓄水,1975年12月电站厂房完工,1976年5月16日第一台发电机组投产并入大电网,1978年4月7日第二台机组投产,1985年11月20日第三台机组安装完成,总装机3750千瓦。1972年至1983年完成坝体帷幕灌浆,1984年电站防护河堤完工,1986年1月,省、地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二龙山水库工程进行全面验收。2002年至2005年完成大坝加固改造,增开东冲沙底孔。2013年更新3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加到4500千瓦。

  三

  二龙山水库蓄水成湖,水面达4平方公里,湖周群山环绕,蓝天碧水,景色秀美,空气清新;湖中心还形成了“四龙戏珠”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成为“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最佳名片。大坝以上3公里的原丹江河段地名仙娥溪,有仙女在溪中戏水的传说,故人们自然称之为仙娥湖。湖区也是六百里商于古道的一部分,有仙娥峰、仙娥驿、仙娥削壁、胭脂关砭、溪岸桃花、老人头等景观,历史上李白、白居易等诸多名人在此流连忘返,留下诗词佳作,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极为丰富。

  我退休后,从2000年至2015年在仙娥湖区当了15年造林修路人,将60多亩荒坡变成了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小公园,许多朋友戏称我为“桃花岛主”“牡丹园主”,《商洛日报》曾以“一位湖南人和仙娥湖的不解之缘”为题作了采访报道。

  半个世纪过去,往事难以忘怀,未来更可期待。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本报讯 (通讯员 段光耀 李象鼎)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编印《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实用技术与典型案例》,我市粪污全量收集贮存发酵还田利用模式入选48个规模以上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用...

    时间:05-22
  • 商洛市举行公益募捐活动培训动员会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张 矛)5月17日,我市举行“乡村振兴·陕西专场”公益募捐活动培训动员会,标志着全市参与“乡村振兴·陕西专场”公益募捐活动正式开始。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

    时间:05-19
  • 传承工匠精神 塑造行业新态

      ——记商洛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刘端焰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黄开水  我们身边有许多平凡的劳动者,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奋力书写工匠精神。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工程...

    时间:05-12
  • 商洛市组织市直离退休干部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黄朝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要求,凝聚思想共识,激发老干部“三个优势”,引领老干部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方面献智出力,5月11日,市委老...

    时间:05-12
  • “商洛大讲堂”举办生态康养专题报告会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王天彤)5月11日,“商洛大讲堂”举办生态康养专题报告会,邀请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忠作《商洛生态康养之都发展新思维》专题报告。  市委副书记、市...

    时间:05-12
  • 愿 将 此 生 许 青 山

      ——记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黄世策  巡山途中  黄世策带领林场职工在山上植树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五月的秦岭山脉,树木葱茏蓊郁,绿意盎然,层峦叠翠,风景优美。位于秦岭东段的牛背梁...

    时间:05-11
  • “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有诗和远方

      ——全国散文名家来商采风活动侧记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协原副主席王剑冰在山阳县法官镇向记者们讲述此次商洛之行的感受。  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特色民宿阳坡院子里,散文名家们在...

    时间:05-11
  • 商洛市开展“建设健康机关争做健康达人”活动

      本报讯 (记者 侯 彬)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我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了以“建设健康机关 争做健康达人”为主题的健康机关...

    时间:05-11
  • 一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途经我市

      本报讯 (记者 侯 彬)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52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我省6条线路成功入选,其中“盎然秦岭腹地 寻觅驿路花香”之旅线路途经我市。  “盎然秦岭腹地 寻觅驿路花香”之旅...

    时间:05-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