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医者仁心暖人间

——记“商洛好人”赵岳峰

2023-12-14 10:33:35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给患者做手术的赵岳峰

  2020年2月,康复患者为赵岳峰(左三)和援藏医疗团队敬献哈达和锦旗。

  2019年9月,赵岳峰给藏区儿童送去学习物资。

  2019年10月,赵岳峰为戍边战士送上医疗物资。

  本报记者 南 玺

  一袭白衣,一双纤手,一颗炽热心。这是了解赵岳峰的人对他的印象。

  赵岳峰是商洛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今年的4月13日,当时2023年第一季度“商洛好人”刚刚发布,赵岳峰被评为“敬业奉献商洛好人”。

  12月4日,记者再次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为第二天去市特殊教育学校给100多名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做准备。

  作为一名医生,赵岳峰始终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将一颗炽热的心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他潜心研究、积极钻研新技术新项目,在全市开展了第一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填补了该项目在我市医疗领域的空白;先后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专著1篇、SCI论文1篇;2019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到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援藏期间他开展颅脑外伤治疗手术21例,成活18例,多项手术填补了阿里地区历史空白,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表彰为援藏表现优秀个人。

  淬炼医疗技术

  “至今我仍然记得第一次进神经外科手术室看开颅的情形,作为旁观的实习生,看着病人的头颅被打开,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病人肯定活不了。结果病人康复以后,身体各项体征恢复得很好。我觉得很神奇,这也使得我更加坚定走神经外科这条路。”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赵岳峰回忆道。

  在唐都医院实习的经历让他毕生难忘。作为一个学医的人,他知道理论上开颅手术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但作为一个普通人,目睹这一切让他感到非常震撼,那是一个人的头颅,被打开、缝合,恢复后又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让他对外科手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非常想去探索。恐惧和好奇心理相互交织,最后对医学探索的兴趣让他克服了恐惧,通过不断钻研,他从一个探索者慢慢成长为行业专家。

  说起成长,今年48岁的赵岳峰对医学的钻研从没有停歇。

  在成为神经外科医生以前,他先在急诊科工作了2年,又在眼科工作了3年,为他后来在神经外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些年,除了日常工作实践,业余时间他不断看书学习,又于2008年至2010年在唐都医院进修,两年的学习让他飞速成长。

  赵岳峰说,脑子里面的东西很精细,差别非常小,一个微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很多年轻人刚到神经外科工作时,都会有迷茫、彷徨的时刻。但坚持几年后,许多人都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还是会选择神经外科。

  “为什么?”

  “因为这份职业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有什么比救人一命更有成就感呢?”赵岳峰说。

  对他来说,每当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听到患者和家属发自内心的感谢,看到患者一家团聚的欣喜,都让他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为了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赵岳峰不断钻研学习,提高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水平,关注患者做完手术后急性期炎症、凝血、免疫和器官功能损伤,重视慢性病患者转归等临床实践。

  每一个通过他的救治活下来的患者,都给了他很大的信心。经过多年在临床一线的实践,赵岳峰早已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他说:“医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为神经外科患者筑牢最后一道防线,我永远在路上。”

  响应号召援藏

  2019年,赵岳峰得知西藏阿里地区需要一名神经外科援助医生,他立即报名,成为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成员。

  初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赵岳峰就出现了一系列高原反应,头痛、胸闷、气短、鼻腔充血;晚上常常因为呼吸困难而被憋醒,睡不着觉,需靠服用镇静类药物才能缓解症状。尚未适应自然环境的他,很快就被分配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阿里地区位于我国最西边,距离拉萨有1600公里的路程,脑外伤、脑出血等重症病人基本上只能就地治疗。进藏第三天,在赵岳峰身体还未完全适应的情况下,急诊来了一名脑外伤出血病人。病人的CT及影像资料显示,需要立即手术,不然就有生命危险。当时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没有可以做开颅手术的医生,如果转院,只能去拉萨,救护车过去也需要两天,时间根本来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赵岳峰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决定由他主刀进行手术。由于患者要做双侧开颅,手术时间长达8小时,过程中他明显感觉身体缺氧、头昏头痛,最后是吸着氧气才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时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这也成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第一例颅骨修补术。3个月后,他再次成功对该患者进行了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手术。

  “阿里地区面积大概有一个半陕西省那么大,但人口只有12万左右,当地医院医疗设备简陋,一般情况下脑外伤和脑出血手术都需要及时就近治疗,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等待患者的就只有死亡。”赵岳峰说。

  实际上,近几年也有援藏的神经外科医生,开颅手术例数少,成活率低,都觉得在当地开展脑外科开颅手术是“死路一条”。但赵岳峰认为,无论患者在什么地方,作为医生都要尽可能救治患者,帮助他们重获新生。

  给赵岳峰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医院收治的一名9岁小患者,小女孩从高处摔伤,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下陷深度1cm,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但

  由于当地医院无颅骨整复的材料,立即手术只能将碎骨片去掉,二次进行钛网修补。孩子年龄小,如果进行钛网修补,就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并且在太阳直射下,钛网吸热,会导致孩子出现头痛等现象。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与内地联系购置钛连接片,择期给患者行颅骨整复术,术中将碎骨片拼接起来,用钛连接片固定,最后完全复位。最终患者恢复良好,是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此类手术第一例。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一次大型手术对赵岳峰他们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对患者来说就是生死考验。当地脑外科病人也不少,加上脑出血钻孔外引流,还有保守治疗的病人,每当患者需要,赵岳峰基本上是随叫随到,成功救治多名患者,打破了当地外科患者开颅是“死路一条”的固有认知,得到了当地医生、医院和卫健部门的认可。很多病人都在私下里说:“商洛来的那个神经外科医生挺厉害。”

  赵岳峰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虽然双方语言有差异,但藏民的淳朴给赵岳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更加坚定信念,扎扎实实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做好“传帮带”工作,把先进技术留给阿里地区人民。

  赵岳峰参加了阿里地区7个县级医院的等级评审和督导以及自治区组团式援藏人才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援藏的一年时间里,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让3D打印修复颅骨、腹腔镜等10多种手术首次在阿里开展,填补多项医疗技术空白;搭起远程医疗,借助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与疑难杂症诊断,让更多医生远程援藏;发挥“传帮带”作用,与本地医务人员结成帮带对子,打造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他还总结自己在阿里地区治疗20多名患者的经验,拟制订和完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颅手术的诊疗指南和流程,用以指导科室所有医护人员规范和提高专业治疗水平。

  坚持公益事业

  在赵岳峰的微信朋友圈内,经常能看到他参加公益活动和健身活动的动态。原来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一名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健身爱好者。

  说起与公益事业结缘,赵岳峰告诉记者,他一直很喜欢冬泳,过程中也结识了共同爱好者。他们常年坚持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好,也都想参与公益事业,所以就在2010年左右申请加入了水域救援队,也就是现在的曙光救援队。当有人不慎落水,他们就会去义务帮忙。

  说起这些事,赵岳峰笑了笑。下水捞人本来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有些水性好的人就会借此

  发财,而他们的义务救援还曾遭受过他人的不解和谩骂。但那些非议的声音没有阻挡他们,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援藏期间,赵岳峰周末经常去孤儿院、养老院和社区义诊,最远的一次是驱车500多公里到泉水湖——外号“死人沟”的营盘检查站为武警官兵做常规体检,并送去了常用药品。那里是西藏和新疆交界处,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海拔5000多米,严重缺氧,几百公里渺无人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水只能烧到六七十摄氏度。“看到戍边战士的付出,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啥,只是尽己所能而已。”没什么华丽的辞藻,赵岳峰用他实际行动坚持做公益。

  当看到藏区小朋友破旧的书包和平时单调的业余活动,赵岳峰积极联系商州区足球协会及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购买足球和书包,在教师节的时候为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学生捐赠书包、文具和足球。后来他又在中国农工党商洛市委员会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商州区慈善协会及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分别捐赠的书包和文具盒,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分批送给学校的小朋友。

  每每看到有人在冬天穿得很单薄,有人还住在很破旧的房屋里,而他所做的事情能够给他们一些帮助,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赵岳峰就会感到非常欣慰,也使他更加坚定地将公益这条路走下去。

  “无论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把人团结起来,就可以做成很多‘一加一大于二’的事。”赵岳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直在做那团结中的一份子。

  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工作的20多年中,赵岳峰见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深谙生命的可贵。所以,他就像一束光,怀揣最初的梦想,无悔地温暖着这个世界。

  • 相关阅读
  • 商洛将主办2024年国际排联U19沙滩排球世界锦标赛

      本报讯 12月11日,国际排球联合会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商洛将主办2024年国际排球U19沙滩排球世界锦标赛。  2024年8月27日至9月1日,国际排球联合会将在商洛举办下一届U19沙滩排球世界锦标赛,届时将有32支世界上...

    时间:12-15
  • 商洛市博物馆新馆300件上展文物修复完成

      本报讯 (记者 吉文艳)12月12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由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主要承担的商洛市博物馆新馆上展文物修复项目已顺利完成,共计修复完成300件文物并已全部移交馆方。市博物馆新馆计划于春节前对外开放,此...

    时间:12-15
  • 商洛市一篮球队获省小学生篮球联赛俱乐部组冠军

      本报讯 (记者 王孝竹)12月10日,在刚刚结束的2023—2024赛季陕西省小学生篮球联赛(秋季赛)比赛中,商洛非凡者篮球队代表商洛获得了俱乐部组学前混合组冠军、5—6年级男子组亚军。  本次联赛由陕西省...

    时间:12-14
  • 商洛市将出现极端雨雪天气过程

      建议做好防范应对  本报讯 (记者 刘 媛)12月13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12月13日夜间至17日我市有一次极端雨雪、冰冻、寒潮天气过程,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西部和北部有大到暴雪、局...

    时间:12-14
  • 汇聚慈善力量 传递冬日爱心

      12月7日,山阳县城关街办“寒冬献爱心、棉衣传温情”爱心捐赠仪式在翠屏公园广场举行。活动现场,陕西唐古实业有限公司为城关街办捐赠价值68万元棉服1800套,助力全办高龄群众、独居老人温暖过冬。 (本...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