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洛市商州区强化基层组织核心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创先争优,创新提出统筹城乡“共建共创共发展”党建理念,积极探索组织设置新模式。通过采取组织共建、党员共管、队伍共抓、发展共谋、和谐共促、先锋共创等共建方式,该区共组织247个机关、“两新”组织党组织与247个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52个村党支部结对联姻,2400名机关、“两新”组织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建立起了双向互动、共建共创的新机制。
商州区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从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实际出发,以加强党同基层群众的联系作为立足点,努力寻求组织设置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佳结合点,积极探索推行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初步形成了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大荆镇把在西安务工的28名党员组织起来建立西安药市产业支部,支部发挥主导作用,为务工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司法维权等服务,既消除了流动党员管理“盲区”,又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
打破行政属地界限,依托产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工党员聚集地等,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形成“支部+协会、协会联农户、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共建模式。全区组建以核桃、蚕桑、烤烟等产业化支部15个,产业党小组24个,发展产业骨干党员181名,产业支部被群众称为“致富共同体”。采取合作开发、产业带动、参与带领、智力帮扶、捐助反哺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形成村企共建模式。全区村企共建党组织29个,发展项目16个,农民人均增收850元。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思路,实行村与村联合建立党组织,共同推动发展的村村共建模式。全区有52个村开展共建,实施发展项目31个。区上还组织机关党组织与农村班子强的村、三四类村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组织共建,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形成村部共建模式,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启动新农村重点示范村18个,共建基础设施510项,落实增收项目480个。
为确保共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最大发挥,该区建立了联点包抓、融合互动、党员共管、创先争优、经费保障等五项制度,对创新设置的共建党组织,实行一名区级党员领导包抓指导、一名乡镇党委委员协助、一名组织干部联点;实行共建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兼职、人才共育,通过双向考核、双向承诺,从人力、资金等方面向共建项目重点倾斜,不断加大党建经费投入,使全区村干部工资待遇提高到3500-4000元,离任村干部补贴提高到600元。大赵峪办事处冀村按照“村企一体、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已发展成拥有年产100万吨高性能胶凝材料、45万吨水渣微粉等7个经济体、年总产值1.33亿元的商丹循环工业园区最具活力的“洼地”,预计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商洛特快 记者 段彬 张希锋 吴高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