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事 综合

狗娃咪哨声还能响多久 商州民间陶艺被列入省级非遗

2011-09-14 14:41:10 来源:

具有乡土气息的猴骑狮造型狗娃咪

陈五斤、张淑惠老两口是东龙山村为数不多还会捏制狗娃咪的老艺人

  一团泥,揉一下,搓两下,再捏一捏,一个憨态可掬的小泥狗就出现了,再用小木棍捅两下,噙在口中一吹,“嘀……嘀……”哨声清亮。前不久,这种被称为“狗娃咪”的商洛民间陶艺,被列入新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狗娃咪,东龙山人都知道

  在商洛市中心以东2.5公里的丹江北岸,有个村子叫东龙山,村里的小娃们都会唱一首歌谣:“东龙山,拐个弯,龙山双塔戳上天,龙梁上面高架板,男女老少坐一滩,狗娃咪,吹得欢……”“狗娃”是指泥捏成的玩具像小狗,而“咪”在当地方言里是哨子。

  六旬的陈五斤、张淑惠老两口是村里为数不多还会捏制狗娃咪的老艺人。泥土就取自东龙山阳坡上的红胶土。先把土捣碎晾晒,然后像和面一样,用水一搅,揉搓成泥团,再“醒”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捏狗娃咪了。

  取一小块泥团,搓成小拇指粗的泥条,这儿捏两下,那儿捏几下,“狗娃”的头、腿,登时就有模有样了,然后,拿一根细细的枣木棍在狗娃脖子后、肚子上捅出两个洞,前后用不了一分钟。

  晾干后,等烧火做饭时,把它撂进灶膛里,饭熟了,狗娃咪也烧成了,趁热用松香一涂,通体乌黑锃亮,很是好看。

  清朝时期就有狗娃咪卖了

  东龙山人捏制狗娃咪的年代没有人能说清,陈五斤是小时候跟母亲学会的,母亲活了86岁,在世时曾说,当年嫁到陈家就跟婆婆学了捏狗娃咪。

  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馆长郝忠锋说,据一些老者说,清朝时期就有狗娃咪在庙会上出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有“货郎担”走街串巷兜售,很受小娃喜爱。陈五斤也记得,1975年春节前,他和母亲忙着捏狗娃咪,一晚上能捏几百个,一个卖5分钱,“那年春节赚了三四百元!”这可是一大笔钱——那时候,一个鸡蛋才要5分钱、一斤米1毛6……

  东龙山村不远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龙山遗址,这是一个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五个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跟狗娃咪很相似。

  没销路,没人学,传给谁呀

  2003年,西安的几名艺术家到商洛采风,发现了这一民间陶艺,推荐参加陕西省文化博览会,一下受到重视。专家们说,东龙山狗娃咪造型简明淳朴,具有远古原始文化的积淀。日前,狗娃咪被列入新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这种全凭捏制者手艺的民间艺术,眼看要失传了。东龙山村捏制狗娃咪的艺人越来越少,连陈五斤也出门打工去了,变成一个泥瓦匠,依旧和泥水打交道,只是越发跟“文化艺术”无关了。小娃们也不爱这种泥哨子了。陈五斤7岁的孙女和两个小伙伴跑进来,小桌上摆着刚捏好的几个狗娃咪,她们连一眼也没看。

  陈五斤捏的狗娃咪最小的1.5厘米,最大的3厘米,有小狗、狮子、小猴、小鸡、燕雀、猴骑狮等形象,他还能捏12生肖,可是,“现在根本就没销路,娃们也没人学,你传给谁呀?”(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