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见习记者 刘媛)我市“丹治”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开始建设,2011年年底通过了省级竣工验收,4年来共治理小流域138条,治理水土流失3381平方公里,总投资77948万元。
我市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使水土流失大量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共完成坡改粮梯9216公顷,坡改果梯270公顷,坡耕地造生态林15749公顷,坡耕地造经济林20958公顷,荒山造生态林67009公顷,坡耕地种草167公顷,保土耕作面积5896公顷,等高植物篱防护坡耕地面积3894公顷。监测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70%以上的泥沙得到有效拦蓄,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82万吨,减少向下游输送泥沙190多万吨,治理区降水入渗率增加10%以上。
通过坡改梯、配套小型水利水保等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区实现了生产有路、集水有池、排灌有沟,初步形成了“坡地梯田化、排灌设施化、种植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景观。我市还创建了商州蟒龙峪、丹凤桃花谷、商南水利沟、柞水芦才沟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精品小流域26个,占治理流域数的20%。其中“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于今年8月14日被省水土保持局正式授牌命名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将为今后“丹治”二期工程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