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文龙)1月上旬,我市采取切实措施,提标扩面,为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的成功经验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至此,市政府2012年承诺的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全部超额完成,市县区共投资4630.43万元,惠及8万名残疾人。
——为71448名持证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补贴资金按省、市、县(区)财政50%、20%和30%的比例分担,到12月底,按照每人每月一级80元、二级50元、三级30元、四级20元的标准,共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3949.33万元。
——为全市镇(街道办)、村(社区)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1954人。市政府确定用公益岗位的形式为126个镇(办)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解决待遇,县区通过多种方式,按照社区和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每人每月300元和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为全市1828个村(社区)选聘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
——对1203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补助。年内争取省财政补助80万元,按照家庭托养每人每年城镇1000元、农村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对2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采取项目集中、资金捆绑的方式,按照每户9000元标准进行补助,共投入资金225万元。
——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为积极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市、县区联动,建立标准化扶贫基地10个,并争取省上补助基地补贴资金90万元。
——对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有扶贫技校、职业学校和扶贫基地,对全市有需求的1632名残疾人进行了种植、养殖、加工、盲人按摩和计算机应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并实现100%就业。
——对1017名残疾人进行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根据贫困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市残联年初在柞水县举行发放仪式,现场发放轮椅、拐杖等300件,全年共为1017人发放助听器、助视器、轮椅、分指器等1300余件。
——为111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采取邀请省复明一号手术车来我市巡回、市县区残联定点手术医院,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合疗报销、残联补助等方法,为患者节约医疗费330多万元。
——为30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按照每人每年450元的标准,依托市级精神病医院,采取定期上门发放药品等方式,为30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药品治疗,并对100名重症贫困患者每人3000元的住院补助。
——为85名肢体残疾人安装或更新假肢。按照大腿每例2500元、小腿等每例1500元的标准,安装大腿假肢40例,小腿假肢45例。另外还对15名14周岁以下的贫困脑瘫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每人每年补助训练经费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