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洪 亮 王尚锋)“2013年,我们园区流转农村土地2180亩,建成设施蔬菜标准园430亩、生态养殖园万余平方米,生产蔬菜1960吨,出栏生猪6800头,实现净利润180万元,带动690户农户户均增收7500元。”1月2日,商州区佳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业主郭春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组数字。
2013年,我市克服经济下行和疫情灾害频发影响,推动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风生水起,农业产值效益稳步提升,马铃薯、食用菌、设施蔬菜三大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总产值达到33.8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增收1500元。
粮食生产实现六连丰,养殖标准化大幅提高。全市粮食生产通过深化种植结构调整、强化良种良方推广,整市推进高产创建,落实抗灾减灾措施,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全年播种粮食314万亩,生产粮食65万吨,实现了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粮食丰产新纪录。市上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意见等政策,扶持畜牧生产企稳回升。启动畜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成效明显。全市创建标准化养殖场102个,累计发展到318个。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到3232个,存栏量占到全市总量的六成以上,畜禽良种率提高到90%。
家庭农场应运而生,马铃薯生产迈上新台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全市首批认定专业大户86个、家庭农场10家,培育市级示范专业大户10个、家庭农场8个,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持续实施压麦扩薯战略,马铃薯面积达到70.2万亩,增长近12.7%,产业规模由全省第4位上升至第3位;总产达到88万吨,平均单产1250公斤,产值13亿元,创历史新高。
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设施蔬菜产销两旺。我市全面普及“百万袋”食用菌生产模式,建成6条香菇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1.2亿袋,实现产值10.8亿元,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新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6882.5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479亩,高标准连栋智能温室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设施蔬菜基地面积5.08万亩,产值10亿元。全市蔬菜面积、总产分别达到47.3万亩和71.5万吨,实现产值27.7亿元。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我市累计发展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2个、规模休闲农家39个、休闲农庄26家、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18个。发展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8个、示范村260个,其中新增国家级示范村1个。丹凤县万湾村、商南县任家沟村、山阳县漫川关镇等3个村镇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柞水县成为首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23.7万亩,新建绿色食品基地5.6万亩,新认定“三品”产地37个,认证“三品”产品60个。全年抽检农产品30254个,质量合格率99.94%,无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