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赵遵礼)日前,长孙从香港求学归来,全家不胜欣喜,游了一次迷人的仙娥湖。
“仙娥湖”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本是丹江的主河道,古时水流止此形成一个深而大的潭涡,因传说有仙娥常常在其中沐浴梳洗而得名“仙娥溪”,溪边的山峰亦称“仙娥峰”。唐时这里曾设有驿站,名曰“仙娥驿”,是官府传递文书时补给和交换马匹的地方,也是行旅和客商歇息的地方。大诗人李白就曾经到过此地,并留下诗作。1973年兴建水库时恰好选址于此,于是二龙山水库和仙娥湖就二位一体了。近些年来,也许为了招徕游客,就索性改称“仙娥湖”。
说着说着,车子已爬完了“之”字形的盘山路,登上了坝顶。正是春游季节,人是不少,有站在坝体上眺望的三三五五的本地游人,也有不少“陕A”等车牌的远方来客。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芳香,人们被袭人的景色招徕着、抚摸着。站在坝上望去,平日看惯了的仙娥湖于今日显得格外美丽:四山环绕,气势恢宏,湖水浩淼,不见尽头,有数只小舟在水上自如地荡漾着,别有一番湖光山色的韵致。孩子们按耐不住心里的痒痒,有人动议“咱们也去泛一回舟吧!”起初我还有点踌躇,仔细一看,其救生设备还可以,便欣然应允了。
于是买了包船票,从从容容地走下数十个台阶的通舟路,在一位中年艄公的指导下,次第上了船,十分认真地穿好了救生衣,又小心翼翼地以体重排好了坐位,生怕搞乱了重心,破坏了平衡。
“请坐好,开船了!”人们默默地对视着,没有人说话,此刻不免有些忐忑,心都在手里提着。
岂料,舟行十分平稳,没有汽车的前后跌宕和左右摇摆,没有火车的机械摩擦和风速的呼啸,也没有飞机的上下浮动和气流的撞击。你要是不去盯着那被徐徐落在后边的山体以及那船尾不断放大的“八”字形涟漪,你绝不会感到船在前行。啊,美妙极了!我想起《说文解字》中许慎对古“前”字的解释:“从止。在舟上。不行而进谓之‘前’”。此刻,我直观地深深领略到我们先人的聪慧。
几分钟的沉静之后,人们很快就适应了,“原来不过如此!”于是有人大模大样地走出船舱,站立在船头,晃动在舷板上,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他们伸出双臂,做着“V”字形手势,向岸边垂钓的人呐喊,向相向而来的小舟问好,做着各种兴奋的姿势,露出愉悦的表情,忘乎所以,尽情地做秀……
当兴奋得以释放、人人心满意足之后,又鱼贯而入,重新回到舱内坐定。于是才欣赏起身边的景色来。环顾四山,重叠逶迤,树木参差,景象斑驳:翠绿的是松柏,鹅黄的是杨柳,粉白的是杏花和木兰,刚刚敛去的桃花还尚未褪尽点点的残红,树丛中时而裸露出民居那粉白的墙角,依稀可见那挂在农家乐屋檐下的一串串小红灯笼在随风摆动。还有那关羽庙,那位备受敬仰、忠义智勇兼之的民族魂的依托体高高地耸立在仙娥峰之巅。湖岸怪石嶙峋,有仙娥的遗迹梳妆台、胭粉盒,还屹立着仿佛山羊、黄牛、青蛙和报时的金鸡等等的天然石。湖心岛——“四龙戏珠”的那颗温润的碧珠,四面环水,静若处子;倘有风生水起,仿佛又在晃动,犹如龙在嬉戏。水中有鱼,有虾,有鳖,有螃蟹,只是它们警惕于人类残忍的舌头,总是深居简出,难晤一面。水下山峦倒影,千奇百态,虽然颜色有点黝黯,却能看出大概的轮廓,“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细心人还会发现那在倒影的丛林中穿来穿去、忽隐忽现的白色小汽车,仿佛一只只首鼠两端机灵狡黠的小白鼠,饶有一番意趣。
再细细地品品那湖水吧,她绮丽多姿,光彩纷呈。湖面如同一块巨大而无瑕的美玉,随着山势在纵情蜿蜒,一眼看不到边际。微风吹来,水光潋滟,风情万种。她的明净,宛若远去的仙娥那闪烁着的妆奁;她的湛蓝,宛若仙娥那明眸善睐的双目;她的碧绿,宛若仙娥那飘拽着的皱缬的裳裙;她的秀丽,宛若仙娥那美妙的姝容;她的空灵剔透,宛若仙娥那超然脱俗的道风仙骨;她的委婉回曲,宛若仙娥那美妙的婀娜多姿……两相比较,杭州的西湖太直观了,似乎少点含蓄;颐和园的昆明湖太喧嚣了,似乎少点文静;秦淮河太幽暗了,似乎少点明媚;桃花潭太浅薄了,似乎少点深邃。啊,美丽的湖水,美丽的仙娥!在苏轼的笔下,他把西湖比作西施。在朱自清的笔下,他说梅雨潭“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那么仙娥湖是什么呢?我们能把她比作什么呢?比来比去,无与伦比。其实,也无须况比,她本来就是美丽绝伦的仙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