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读者 周银祥)年龄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大跃进时期弄虚作假的事屡见不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导致全国的大饥荒。最近10多年,社会上、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也时有发生,这股歪风邪气如今已刮到了党内和官场,成为一些官员急于“出彩”的拿手戏。
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主要表现在:一是玩数字游戏。现在一些地方讲,“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实际上干了这么多事没有呢?其实没有,但一看,总结出来的那些数据,一套一套的,非常诱人。经济建设玩数字游戏,教育玩数字游戏,GDP玩数字游戏,甚至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商业贸易都能玩数字游戏,报表是从上朝下报的,你上面下达多大指标,我上报多大成绩,只在上不在下,层层加码,处处掺水,编造谎言,给自己涂脂抹粉。二是无中生有。本来没做过的事硬是像编剧一样,任务一下达,贯彻落实情况就汇报上来了,实现无缝对接。三是虚报喜瞒报忧。好事玩命往上报,不好的事千方百计瞒着,喜事虚报、翻倍报,往上吹气球。灾害、生产责任事故瞒着,千方百计打压。四是浑水摸鱼。在经济、财经、资金上浑水摸鱼。如编造经费、数字的游戏,把各路资金,包括各种项目,交叉整合,在混乱中获取好处,名曰“资金捆绑”“项目捆绑”。五是包装浮夸,摆“花架子”。某些领导急于出成绩,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创建”口号,明明是纸糊的灯笼中看不中用,硬是高喊要创某某强、某某第一。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给自己的升迁履历加分。绞尽脑汁不惜重金策划一些活动,虚事实办,变“秀场”为战场,有些同志主动迎合领导意图,参与弄虚作假,迎奉拍马,这种典型的不正之风最大的危害是侵蚀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地干扰了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阻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误民误国,也影响了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基础,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