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通讯员 周烨明 记者 方由朝)“以往咱们村民办事要跑好多路,找机关、看人脸。今年开春以来,县上、镇里的包扶干部家家户户地跑,上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说到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农民徐熙南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为了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困问题,以及党员干部不深入基层、不办实事等问题,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面对2020年前要“啃下”遍布在全市沟沟岔岔的64万贫困人口这块“硬骨头”,确定了1031个重点贫困村和14万贫困户,作为“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的“双包双促”扶贫攻坚对象,以产业扶贫、技能扶贫、政策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为重点,扎实帮扶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上除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统筹负责全市“双包双促”工作外,还组建了由7名厅级领导任团长的“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工作团,全力开展包扶工作。按照一个部门包扶一个低收入贫困村,每名厅级、处级、科级、一般干部分别包扶5户、3户、2户、1户贫困户的标准,要求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收兵,实现了机关干部与基层群众的“刚性”联系、无缝对接。各县区、各参扶部门迅速行动,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包抓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年度扶贫目标如期完成。商州区三岔河镇黄鱼沟村支书张宝林高兴地说:“帮扶干部来了以后,帮助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送来了果园急需的有机肥,还请专家搞培训,村民们看到了‘甩掉穷帽子、发家致富’的希望。”
为了夯实包扶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市上将“双包双促”纳入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各县(区)、各部门把人力、资金也都集中到与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上来,全面加快全市“双包双促”工作的进度。在商南县过风楼镇梭子棚村,记者看到该村至水沟镇太白村的2.6公里断头路正在加紧修筑,施工现场上机器轰鸣,村民们顶着骄阳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卸载砂石的村支书高永学,满脸喜悦地说:“今年上面的扶贫方式变了,县人社局和我们村结成包扶对子,实打实地为村上办实事,为贫困群众做好事。”
目前,全市已组织964个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36249名干部职工,对964个重点贫困村、7.4万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各帮扶部门、干部职工全面制定了包村、包户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包扶计划,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发放包村、包户《工作手册》3.7万册,填写悬挂包户扶贫明白卡7万多张,实施精准扶贫。全市累计落实上报帮扶项目2516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96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80个、社会事业项目441个、民居环境整治项目189个、基层组织建设项目142个,计划投入帮扶资金l.59亿元。现已启动实施帮扶项目525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870万元。“双包双促”使党员干部在下基层、接地气中转变了作风,让广大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