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事综合

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

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

2014-06-20 09:37:34

商洛日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省调研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自此,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成为举国上下的一致共识。镇安县“柴达木”地区干部群众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在实施精准扶贫方面作了大量有益探索,也为其他地区有效消除贫困提供了有益借鉴。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基层缺少发言权、扶贫项目不“解渴”、扶贫力量“撒胡椒面”,是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前扶贫工作“欠精准”的普遍反映。他们迫切希望创新当前扶贫方式,让扶贫“供给”把准基层需求的“脉搏”,尽早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目前,农村贫困人口是根据全国7.4万户住户调查得出的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对于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具体扶贫工作中还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目前各地确定贫困人口的实际做法,多是政府机构根据扶贫资金规模和县域统计数据,测算确定具体村庄贫困农户的数量,再由该村遴选出贫困户。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而在此前,很多扶贫项目更多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后,就要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过去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要提高减贫效益,资金就要瞄准扶贫对象,精准滴灌。扶贫制度设计应在普惠基础上推出更多专门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做到长短规划结合,增收和能力培养结合,输血和造血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扶到真贫,减贫才有成效。
  扶贫开发工作在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等扶贫项目,受益多的主要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受益也相对较少。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扶贫项目存在挤出效应,贫困人口发展底子薄、能力差,光靠市场机制难以受益。政府需要用好“有形之手”,改变“扶贫资金跟着产业走”的状况,实现扶贫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实施效率。
  扶贫问题不仅关涉扶贫领域,解决需要有一揽子方案,系统性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按需供给的精准扶贫,无疑是最终解决贫困问题的最佳模式。镇安县“柴达木”地区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初步尝试,很值得其他地方深入研究、认真思考。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

      商洛日报讯 (记者 陈 静)6月18日至19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铁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工业和信息化...

    时间:06-20
  • 商洛市政协三届常委会举行第十次会议

      商洛日报讯 (记者 李 敏)6月19日,市政协三届常委会举行第十次会议,专题协商“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工作,书面交流2014年上半年各委室工作情况,表彰2013年度宣传政协好新闻获奖作...

    时间:06-20
  • 从“柴达木”透视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何 邓 马泽平  中国西部有两个“柴达木”,一个是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另一个是镇安县西部柴坪、达仁、木王三镇的简称。贾岛《题安业县》写道:“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

    时间:06-20
  • 大众化是宣传文化工作的着力点

      商洛日报(张 勇)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怎样把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通过喜闻乐见、潜移默化的形式走向基层、贴近大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闷、心理上解压...

    时间:06-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