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达木”,像张大哲这样的又何止一个!象元村一组付梅成一家三口,自己身体不好,孩子在县城上高中,全家收入仅靠10亩茶坡和一点板栗核桃,儿子上学自己治病,在银行贷款1.2万元。镇上安排统计干部叶新英包扶他家,起初,老付觉得来了个黄毛丫头包扶不看好,对脱贫也不抱希望。没想到小叶把他家当做自己的家,一到周末就爬上山来,先后给他买猪崽,买茶种,送蚕苗。在叶新英的帮扶下,一度破罐子破摔的老付也充满信心,“这么多帮扶的好方法‘从天而降’,再一直穷下去,丢人得很”。今年他一下子搞起了5亩茶园、2张蚕茧,养了3头猪。他指着屋里挂的包扶户信息表,告诉记者有这么好的帮扶干部,有这么好的政策,再苦干几年也能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