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循环发展意识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尽管循环发展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领、推进作用,但仍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发展意识不强。全市上下对循环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循环发展理念不强,企业自愿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不明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不强,工作氛围不浓。二是激励政策有待加强。我市以资源(尾矿)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不高,加之各级用于引导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企业循环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示范引导作用不明显。三是创建工作亟待加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机构人员有待加强,部门配合不够紧密,县区、园区、企业、产业间进展不平衡,统计评价、考核奖惩体系不健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投入引进机制不完善,社会层面的循环发展相对薄弱等等,都与国省要求有较大差距。
加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步伐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商洛实际向中省和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应对新常态新形势,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商洛经济升级版,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确保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硬件建设务必过硬。逐一落实创建方案确定的四大类197个循环重点项目的建设主体和“五个一”包抓制度,力争按期建成发挥效益;全面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四化同步发展,构建较为完善的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发展四大循环体系;加快推进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社区(镇村)及生态示范县、示范镇(村)创建活动,确保实现提高资源产出率、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支撑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大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软件服务务必跟进。广泛宣传循环发展基本知识,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使循环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都是循环发展参与者”的良好局面;完善统计考核体系,及时掌握74项指标实际情况,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奖惩办法,确保所有指标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强化示范引导,尽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村镇、社区、企业认定办法,扎实推进示范认定工作;在不同层面树立循环发展典型,示范引导循环经济创建工作;各级政府要主动服务循环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争取中省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循环发展注入活力。
科技创新务必突破。要着力在提升循环发展质量效益,发挥对经济社会主导支撑作用上下功夫,加大研发和创新工作。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循环经济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整合商洛市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尾矿技术商洛研发中心等资源,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强化交流合作,推进共性技术研发,着力破解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扶持钒、钼、铁、金等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引导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提高企业竞争力。
激励保障务必有力。尽快组建各级创建机构,安排必要经费,配备相应设备,确保创建机构高效运转;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各自职责,切实加强沟通协作,定期互通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形成“理念随着循环变,产业随着循环转,工作随着循环干,社会随着循环建”的强大工作合力;严格考核奖惩,将创建工作纳入县区和部门年度考核范畴,列入政府督办事项,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定期督查督办,严格兑现奖惩,对完成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贡献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对推诿扯皮、措施不力、目标任务有欠账的通报批评和约谈;加大资金扶持,在积极争取国省资金支持的同时,建立专项资金增长机制,足额落实市县循环发展、尾矿利用、节能等专项资金,引导循环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健全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减免范围,建立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