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责方能有效贯彻。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伊始,区上就制定了城乡清洁工程检查考核制度、镇村督查巡查制度、环境卫生保洁办法、卫生评比制度、清洁员职责及管理制度等10余项制度,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成员单位与各商户、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层层夯实责任。同时,把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区上成立督查工作组,定期深入各镇办进行督查,对各镇办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年终进行一次专项观摩评比,年度总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区委书记张盈安,区长张国瑜,区政协主席李文选,区委常委、副区长杨长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长苏延利,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亚珍等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情况,指导开展工作。
10月28日,在检查牧护关和黑龙口镇的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情况时,张盈安指出,城乡清洁工程是惠及城乡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只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清洁工程中来,才能长久保持优美人居环境。要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指导和督查力度,各镇办要以垃圾处理为突破口,规范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做到生活垃圾不露天、不渗漏,防止造成二次污染;要加大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把城乡清洁工程真正抓在手上,充分发挥环卫工人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要落实街道居民“门前三包”制度,与个体户签订责任状,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禁止占道经营;要严格禁止建筑垃圾乱倒现象,及时抓、及时治理;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提高工作标准,加大行动力度,狠下工夫,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让群众享受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勿以善小而不为。环境卫生问题对老百姓而言是大事。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区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扫”出了可喜变化,行政效能和执政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增强。集中整治期间,各镇办多次组织人力、机械对辖区多年的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集中整治期间,全区累计出动清理整治和联合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动用挖掘机、清洁车等机具460余台(次),清理垃圾2.3万余方,通过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试点镇办规范管理促转变
农村环境脏乱差、生活污水横流、垃圾围村堵河,除发展水平制约之外,主要原因还有基础设施匮乏、乡村管理无规、资金保障无力、农村文明养成任重道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要求已非常迫切。农村环境治理贵在加大投入、常抓不懈、长效管理。
初冬时节,走进沙河子镇王山底村,穿村而过的小河流水潺潺,唯一的通村公路两旁干净整洁,沿途每隔几十米远就能见到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放置着垃圾桶,房前屋后看不到丁点垃圾的影子。村民陈家丽说:“每天都有清洁人员打扫门前的公路,还有人专门负责清运垃圾,他们将村里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的,我们住着也舒服。”
在板桥镇,沿途可见“严禁河道倒垃圾”的警示牌,以及爱护环境卫生宣传灯箱。板桥镇位于丹江河上游,仙娥湖景区,有2.6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可想而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借着这次全区实施清洁工程,镇上也成立了工作小组,由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抽调专门人员,扎实开展这项工作。据了解,镇上已为各村配发垃圾桶2600个,大型垃圾箱13个,垃圾清运车已经全部购置到位,18名保洁员也已培训上岗。
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真是一场及时雨。黑龙口镇街道的商户说起如今的变化,感怀万千:以前门前的河道常常垃圾堵塞、污水横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后,清理走了常年累积的垃圾,重新栽植了绿化树木,大伙儿的心情都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