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程 骋)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全面加强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现代化管理手段没有广泛应用,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随着社会车辆的快速增长,人们出行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倍增、形势严峻。据统计,自2013年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94起、死亡117人,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63%和81%;其中较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6起,占全市较大以上事故总数的75%。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针对我市道路线路长、危化品运输车辆多、驾驶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特点,当前应坚持以“保通保畅保安全”为目标,按照“政府统一组织、部门各司其职,强化防范管理、确保安全稳定”的思路,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调动各方、齐抓共管,形成政府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格局,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管理落实,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建立责任落实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前提。应结合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建立县区、镇办、村和社区、学校和企业、家庭五级责任网络,落实运输企业、车辆所有人及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主体责任,村和社区的协同管理责任,学校、家庭的教育管理责任,形成属地负责、行业管理、法人承责、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
建立防范管理体系。加强防范管理,是降低事故的重要手段。要围绕人、车、路、站、企全面管理,坚持治路、执法并重,预防、惩戒并举,工程措施、技术监控和制度约束并行,管车、管人、管区域相配合,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社会组织的监管职责,建立各方配合、协调一致、联勤联动的防范管理体系,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和制度规范,达到以车定人、以人控速、降速降事故的目的。
建立执法保障体系。加强执法,是规范交通秩序的基本方式。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道路巡查与定点稽查相结合,源头管理和路面管理相结合,路政执法与交警执法相结合,整合力量,完善机制,形成强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要强化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安、依法维安,重视和加强交通安全队伍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搞好培训,充分发挥法治效应,坚决打击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教育宣传体系。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要坚持源头教育、社会教育、阵地教育相结合,形成从上至下、辐射延伸、联接社会的教育宣传体系,不断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新途径,切实增强道路交通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法律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六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交通安全、参与交通安全、支持交通安全、保障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要以道路交通安全示范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学校、示范路段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建立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处置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着力加强信息系统、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在信息传递、现场组织、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要按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原则,将公路、治安、交警等各方面的视频监测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为科学施救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在预案管理上,要以各高速公路分公司为单位,以县、镇为单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操作性和应急救援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