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市矿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2%,比重较大。但是,我市矿业经济仍存在开发利用不够、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牛勇:一是由于我市资源利用呈现点多、面广,矿山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布局分散的特点。二是整体布局还不够合理,没有形成以矿床为基础的一矿一开,而在一些矿区仍存在一矿多开,一矿多营,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影响了全市矿产业的发展。三是由于技术装备落后,集约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市对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能力较差,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大弃小等现象在一定程度还存在。四是我市矿产品多以原矿石、初选矿等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深加工产品较少。这种粗放型矿业经济阻碍了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尤其是以私营小矿山为主的矿产开发,进入市场的大多是原始产品,价格偏低,常因市场因素使矿山生产及效益得不到保证。
记者: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促进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为重点,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勘探勘查、开发利用和日常监管等工作,促进了矿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体工作中有哪些亮点?
牛勇:在深入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的基础上,以矿业权设置为核心,科学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每五年对规划进行一次修编。根据资源情况和地质成矿条件,制定矿业权设置方案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适度投放矿业权,而且以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公开方式进行,充分推动资源、资金、技术和生态环保等要素的融合。开展地质环境和矿产专项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勘查行为,无证勘查、无证开采、以采代探、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权、破坏环境、不按期缴纳规费等违法行为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石料场设置过多,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记者:围绕积极探索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路径,强力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以矿产业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国土部门在这一问题上有什么思路和谋划?
牛勇:提高资源节约集约水平是推动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转变粗放、低效率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才能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我市国土部门将从强化管理入手,继续完善和优化集约节约利用指标控制体系。一是进一步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矿山布局,加大矿井技术改造,优化小型矿山采选方法,使回采率、选矿回收水平整体再上一个台阶。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力引进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单位,以收购等方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商州区、洛南县砂石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矿山布局,实现集中规模开发,做到安全生产,实现资源、环境、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调整矿业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最终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